第102章 开封出了个武青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怪不得这么着急把自己从东南调回来呢。
  怪不得兵部如此草率就将自己扫地出门了呢。
  原来根结在这。
  武植之所以如此笃定,乃因他才进开封府,便被赵桓给叫了过去。
  有宋之时,开封府尹这个职位,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正员。
  赵桓无疑是储君,且太子的位子坐的很稳当。
  说起来,老赵家倒是没发生过什么兄弟阋墙的乱子,皇位继承一般都挺顺畅的。
  特别是到了赵桓这一代,皇位是硬往赵桓手里送,赵桓还不愿意要。
  不过那是四年之后的事情,武植既然穿越了,自然不能任由这等危及民族的祸事发生。
  而此时的赵桓,自也预料不到靖康之耻的发生,而是出头的年纪,正值意气风发的。
  一个六品推官对他而言,怕是连条小虾米都算不上。
  其能亲自接见,对他的重视可想而知。
  一时间,武植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抱上赵桓这条大腿,官运自然亨通。
  可问题是,赵桓其人天性多疑,钟爱横跳,反复无常,没有定计,实在算不上一个明君。
  然再想想宋徽宗其他那些儿子,特别是那个向金国称臣重用秦桧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赵构。
  得,矮个里面拔将军,似乎也没得选。
  于是赶紧收拾心神,见面便跪地磕头,开口就表了忠心,“殿下知遇之恩,臣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以报。”
  闻言见状,赵桓异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调来武植,虽然是私下行事,知道的人寥寥无几,然若是见面之后武植还想不明白根结,那他也不会再给武植好脸色,或许还得给武植穿小鞋呢。
  而见武植如此识趣,其顿时好感大增,热情的亲自将武植扶起,“卿家不必多礼。”
  武植拱手,“礼不敢废,殿下折煞微臣。”
  赵桓:“卿家真乃国之忠臣也,来,跟本宫说说临安之行吧,据宿太尉说,方腊之祸之所以能如此迅捷的平定,皆赖卿家之计,当为头功。”
  “嘿,原来还有宿元景的份。”武植心里嘀咕一句,面上则是谦虚谨慎,娓娓道来,却不居功,只将局势深入浅出的分析出来,几乎将所有的功劳全按在了陈建头上。
  很明显,宿元景是赵桓的人,其心腹陈建,自然也是赵桓的人,将功劳按在陈建头上,既表明了他不贪功,又给赵桓长了一把脸。
  赵桓还是很聪明的,闻弦而知雅意,于是对武植更加满意,笑呵呵的寒暄许久之后,直接递给了武植一颗甜枣,“推官之职,太过琐碎,难以施展卿家的才华,卿家先干着,待有要职出缺,本宫自当举荐。”
  嘿,果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啊,这才哪跟哪,就要给自己升官了?
  不过,武植也清楚,如果自己在推官这个位子上干不好,赵桓还是会将他弃之如敝履。
  于是赶紧表态,“臣必宵衣旰食,不负殿下重托。”
  “嗯,很好,卿家先退下吧,来人,引卿家去西厅。”
  “诺。”
  武植躬身退下,不多时便被赵桓的亲兵统领王峰引到了西厅。
  心知赵桓的看重,王峰对武植相当客气,一路认真寒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多年好友呢。
  武植也识趣,既然知道以后少不了来往,便即掏出一张纯金打造的会员卡塞给了王峰,笑呵呵的道:“贱内在京中开了几间小酒楼,还望王统领不弃,多多捧场。”
  都是混官场的,自然无需说的那么明白,点到为止即可。
  王峰接过,态度更加热情,“武大人过谦了,武楼于汴京,可是一等一的大酒楼,在下早就想去见识见识了。”
  武植:“那敢情好,届时出示此卡,我若在武楼,定去相陪。”
  “武大人太客气了。”
  “呵呵,还望王统领多多提携呢。”
  说话间,已至西厅。
  彼时,西厅属官早就闻听新任推官上任,此刻全都聚在了院子里。
  面对空降的顶头上司,大家伙心里不免有些抗拒,甚至有不少人心里都憋着坏呢,然当见到武植和王峰有说有笑的步入西厅,那点歪心思顿时烟消云散。
  得,看这架势,人家摆明了是太子的人,咱们这些小喽喽,凭什么跟人家斗。
  不过,虽然收起了歪心思,多数人心里还是轻视的。
  会打仗,不代表会审案。
  在西厅,你不会审案,凭什么让大家伙尊重你。
  殊不知,作为一位优秀的刑警,抽丝剥茧抓住凶犯固然是必修课,预审的功夫也必须得到家,不然若是被罪犯耍的团团转,岂不丢人。
  只见众下属那里外不一的恭敬,武植心里跟明镜似的。
  于是送走王峰后,当得知今日正值西厅轮班后,他连坐都没坐,直接下令开堂审案。
  作为一座人口150万的都城,开封府的案子自然是繁冗甚剧。
  初一看见那堆成小山般的案牍,武植也不免有些头大,随之却兴奋起来。
  相比于混官场,相比于打仗,他还是更喜欢查案审案,从这方面看,被调任开封府,倒也算的上是个意外之喜。
  既已推挤如山,那就从最近的往前推。
  说是堆积如山,其实多数都是一些民事案件,像家长里短、偷鸡摸狗、寻衅滋事啥的。
  对付这些个案子,前世在派出所那两年的民警经验派上了大用场。
  从事实出发,逻辑严谨,两边说一说,找个折中的方案,也就得了。
  关键这时代不同于后世,百姓对官员都一种天生的惧怕,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报官,且只要官老爷相对公正,他们哪怕是吃的亏,也不敢继续纠缠。
  少数那些锱铢必较的,于这宋时更好办,随便找个由头打你几棍子,自然也就服帖了。
  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极为复杂。
  首先要有一颗相对公正的心。
  这公正,并不因强弱阶级而有任何偏差,一视同仁,哪怕你是一个残疾的老人,在武植这里也赚不到丝毫同情,只分对错,没有任何同情可言。
  其次要有清晰的逻辑,对事实的敏锐,角度的把握。
  在这方面,武植还是很有自信的。
  于是,以此为基础,武植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武植便处理了十桩纠纷,这速度,比上一任推官快了十倍不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