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怀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黄昏下的古镇,无论是那古老的石桥还是那静静的河水,都散发着一种诱人的韵味。太阳渐渐西沉,阳光逐渐暗淡下来,洒下温暖的余晖,街道两旁的树木被映衬得更加翠绿,古老的房屋,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仿佛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仿佛是千年的历史在此刻缓缓流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宁静的美。
施仁美乐滋滋的回到家,得意的从包里掏出两袋‘英雄’牌奶粉,朝秀芝面前晃了晃,说:“南市乳业厂今年才生产的奶粉,新上市不久的,非常紧俏难买,我托了不少朋友才搞到的。”
汪秀芝正拍着熟睡的六丫头,竖起手指在唇上,‘嘘~’的一声道:“小声点,才睡着。”
她把宝宝轻轻的放到床上,才走上前捧起一袋奶粉凑在煤油灯前仔细的看着包装袋上的商标,喜悦道:“这个奶粉可有营养了,小丫头有口福了。”然后宝贝似的收起来,又一脸幸福的说:“刚给她喂了些鸡蛋羹。她也八个月了,可以吃辅食了。明天想办法去弄点鸡蛋,一天一个鸡蛋最养人了。”
“好嘞!”施仁美笑嘻嘻地应道,与汪秀芝一同拎起煤油灯,生怕把宝宝吵醒,两人蹑手蹑脚地来到堂屋桌边。
桌上摆了一盘肉沫炒茄子、一盘炒时蔬、半碗鸡蛋羹、一小碟子豆腐乳和粗粮粥,施仁美看了看,边坐边拿起碗筷说:“鸡蛋羹留给六丫头吃,她晚上醒来肯定饿的,放在炉子上隔水小火蒸着保温。”
汪秀芝一边起身将鸡蛋羹用个碟子盖住,放到碗柜里,然后坐下说道:“老施,和你商量个事,你说给她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施仁美琢磨了一下,兴高采烈地说道:“施怀啥呢?其实怀钰也挺不错的,文化人取的名字都不一样。”他又沉思了一会说:“不过,我们还是改个字吧,你是不是心里有想法啦?快说说。”
汪秀芝略带羞涩地说道:“我都琢磨一整天啦,想来想去,就只盼着她能顺顺利利长大,干脆就叫怀安吧!施怀安!你觉得这名字咋样?””
她又从脖子上取下一根红绳结的项圈,上面吊着一颗水滴形状的乳白色玉石。她把玉石放在手掌中,陷入沉思道:
“这是我娘留给我的,虽然是很普通的玉石,也不值什么钱,但当初也是请大师开过光的。娘总说期望我在这乱世中安然无恙。只可惜,我娘命苦,走的早,把一生的好运都留给了我,让我安稳的活下来。我也想把这份好运传递给她,让她永远平安健康、安然无恙。”
汪秀芝一生犹如绵羊般软弱温和,从不与人争执,在家更是对丈夫言听计从,甚至妯娌也可凌驾于长嫂之上,可她却毫无怨言。
特别是在她亲生儿子离世之后,她感觉天都像要塌了一般,年仅 36 岁的她已然如枯萎的花朵。
然而此刻,她的眼神却清亮坚定,仿佛生命重新被注入了活力,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令施仁美不禁动容。
他用手轻轻地揽住妻子,眼眸湿润,连连点头,喃喃说道:“好,怀安,真好听,就叫怀安,一世平安。”
……
但是,小怀安断奶早,缺母乳的孩子身体底子差,身体脆弱。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力都会受到影响,容易感染疾病,经常三天两头的生病。
怀安有时半夜发高烧,脸颊泛红,汗珠凝在额头,像个熟透的小虾米。
汪秀芝心里好着急,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重新变得生龙活虎。
她一勺又一勺的喂药,一遍又一遍的为怀安用冷毛巾作物理降温,擦拭手心和脚心,甚至学会了幼儿推拿,但有时候,病来如山倒,病去似抽丝,什么手法也不能马上见效。
普通的流感一般也有一周的自愈过程,但关心则乱,秀芝虽然帮别人照看过很多孩子,谈起别人家孩子是头头是道,临到了怀安,秀芝便是急是热泪两行手足无措。
孩子一般都是半夜发烧,无论什么恶劣的天气,夫妇俩都半夜急急忙忙穿好衣服,抱着小怀安去医院,挂号、等待、问诊。
虽然很累,但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看着怀安痛苦的样子,便心如刀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心里念着阿弥陀佛……只想着她能够快点好起来,别留下什么后遗症。
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以前的孩子因为得了小儿脑膜炎发烧救治不及时,留下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癫痫发作等后遗症的很常见;还有的孩子发烧得了小儿麻痹症引起瘫痪的……
大人们吵架时骂人往往会随时蹦出一句:“你是小时候得了脑膜炎吧?烧傻了吧?”这对孩子来说像个很毒的诅咒。
怀安身体难受秀芝也跟着流泪;怀安不肯吃药,秀芝耐心哄着、揪心的守着;甚至去庙里烧高香磕头,求菩萨大发慈悲保佑孩子康健。信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心理安慰作用;临时抱佛脚也罢,只要能管用……
施怀安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慢慢成长。两口子对怀安宠爱至极,恨不得掏尽所有,给怀安提供最好的资源和爱。
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紧着怀安吃,有好的布料就马上想着帮怀安做新衣。
夫妻俩人同心协力,汪秀芝一边看着巷口的烟摊一边照顾着小怀安。施仁美白天一般会将一个装有香烟的木箱子背着,去电影院或戏院门口流动卖烟。回家时总是给小怀安带一些饼干或糖粒子零食回来。晚上逗着怀安骑在背上坐马马,分享着白天的花边新闻或趣事,秀芝则坐在一边纳鞋底,一家人欢声笑语温馨无比。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原本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灰暗的生活,仿佛突然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变得充满了希望和活力。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就像是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无限可能。
每天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他们会轻轻唤醒女儿,看着她睡眼惺忪地伸个懒腰,然后露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那一刻,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家庭温暖。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开始学步,跌跌撞撞地探索世界。他们总是紧张兮兮地跟在后面,生怕她摔倒受伤,但同时又忍不住为她的勇敢和好奇而感到骄傲。每当她成功迈出一步,他们都会欢呼雀跃,为她鼓掌加油。
等怀安大一点的时候,施仁美往往会在清晨起个大早,带着小怀安高高兴兴的出门,美名其曰是锻炼身体,实际上是去满街找好吃的。
他一把将怀安举过头顶,小怀安熟练的将双腿夹在父亲脖子上,仿佛骑在马背上高高在上的看着前方,天空最后一颗星即将隐没在晨辉中,远方山峦层叠起伏,近处长街深处炊烟袅袅,这种感觉让小怀安非常安稳沉迷。
她畅快地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小手指向天边那如同水墨画般的一抹淡蓝色山影,好奇地问:“爸爸,山那么远,里面是不是住着神仙呀?”
施仁美赶紧伸手扶住怀安的腰臀,生怕她掉下去,脸上挂着笑容回答道:“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会保佑我们的!”
“那有没有会吃小孩的妖怪呢?”怀安接着问道。
“哈哈……建国后,妖怪可不敢出来作祟啦,那些牛鬼蛇神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咯。”施仁美打趣地说。
“哈哈哈……姆妈说齐天大圣最会捉妖精啦……”小怀安笑得可开心了。
这种被父母重视、被宠爱的感觉,小怀安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呢。
他们一路上说说笑笑,从老弄口走到第七小附近,在一棵梧桐树下,摆放着一副食担,一位满面皱纹的老爷爷微驼着背,用右手捻一根筷子,在一碗剁好调好料的肉馅里挑一点肉沬,飞快的往左手上一块馄饨皮上灵巧的一卷,然后手掌轻轻一拢便包好了一个,放进旁边的盘子里,盘子上半盖一块纱布,里面已包好很多馄饨,堆的满满的。另一个担子上放满了碱水面条。
这种馄饨担在当时很常见,民间又称“馄饨担”。馄饨担,顾名思义是两头担子中间一根扁担,一头是材料柜,放着馄饨皮或碱水面、肉馅、包好的馄饨、配料和碗、勺子,一头是炉灶、一口铁锅还有几壶汤水,简易的装备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灶间。
可以用扁担挑着走街串巷,夜宵出摊便会停在巷口的某根电灯杆下,边敲打着竹梆喊着:“虾皮清汤、肉丝面诶~”,听到招唤的孩子们便会不约而同的拿着碗或小锅来买了;出早摊的则用板车拖着去固定的营业点摆摊,支上几张活动木桌凳,非常方便。
这种儿时的场景在记忆中永远定格,九十年代就很少见到了……
这时尚早、晨曦微亮,街上还没有什么行人,上学、上班的人还不多,只有几个清洁工有大竹扫把在清扫街道。
小怀安用稚嫩的声音道:“爷爷,来一碗清汤。”
景市把馄饨叫清汤或扁食,上海人叫馄饨,福建那边叫云吞。
市井坊间都流传着一个老掉牙的笑话,讲的是有一位景市的李四去外地出差,到早餐店买馄饨时,按家乡习惯讲着蹩脚的景普话:“一碗清汤几多钱?帮我来一碗清汤啰~”
上海的服务员感到莫名其妙,又不好拒绝,便神情高冷的用碗装了一碗凉白开水,放到他面前道:“谢谢侬捧场哈,一碗白水不用钱好不啦。”
李四大为尴尬,最后只好用手指着菜单重新点了一碗馄饨,急赤白脸的解释:“我要的是馄饨啦,不是白开水哟。我们那里喊馄饨是清汤的啦……”
误会解开,弄得周围的吃客们都一阵哄笑,服务员和出差人都算长了见识了。
……
老爷爷亲切的笑着招呼大小熟客:“还是要虾皮紫菜的吧?”
“嗯”小怀安喉咙里吞着口水,眼巴巴的瞧着热气腾腾的锅具。
“小女崽俚长的真好,雪白滚壮咯,一看就是父母宝贝咯,命真好勒。”老爷爷乐呵呵的笑着唠叨,手里没停歇:“马上就好了哈。”
担子一边的热水已开冒着白雾团的热气,老人系着围裙,带着袖套,熟练地数好十个包好的小馄饨,扔进冒着白气的锅里。
小怀安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老爷爷的动作,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等水再次沸腾起来,馄饨便随着沸水浮起来,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美玉在水面上一起一伏。
老爷爷一边熟练的用一只长把手的篾篓勺,捞起馄饨倒进调好虾皮紫菜葱花汤汁的瓷碗里,端到小木桌上,一边笑容满面的说:“你这女崽俚都学会啰,可以出师啰!”
施仁美听了也憨憨地一笑,赶紧让小怀安坐好,用勺子舀起来,一边吹冷一边慢慢的喂着她吃。
一碗香气扑鼻、鲜香四溢的馄饨,让人的味蕾瞬间醉倒,细腻的皮、鲜美的馅,一口咬下,如同吃到了满满的幸福滋味,这是一种让人一辈子也念念不忘的,满载着养父母爱的美食。
而怀安也经常偷家中的零食去招待她的小朋友们。
要知道,在那个贫困的艰苦年代,怀安的生活真的甩出大部分人几条街。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作繁重,各行各业都极度缺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学习老大哥的做法,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设立“光荣母亲”、“英雄母亲”等称号,对生育5个孩子、10个孩子的妇女给予鼓励和奖励。
大部分人也没有避孕的意识与措施,丝毫不夸张的说,家里生四个不算多,七个不算少,妇女只要怀了就生,直到绝经生不出为止。巷尾的王大娘,就生育了十一个子女,虽然老四在三岁时因为童子痨病死了。
中国的人口学家马*初曾经玩笑着说过:“中国人口太多主要是因为农村没有电。”
可不,即使城市也有电灯照不到的角落,晚上没电又没有什么文娱活动,可不早早睡了开展造人运动。
更是有婆婆和儿媳妇一同坐月子的情况,有的妇女生的孩子年龄跨度太大,家里出现辈份颠倒的年龄差现象,比如出现侄子比叔叔还大,外甥与舅舅同班同学的趣事。
有的老幺儿还流着鼻涕呢,辈分就做到了叔公舅公、姑奶姨婆,令人啼笑皆非。
孩子多的家庭,日子过得非常艰难,甚至都吃不饱饭,孩子身上穿的衣服打着一个又一个补丁。一个月也难得有肉吃,大家都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