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四海商行、原料和招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飞梭织布机的强劲表现,已经是彻底征服了周璟恒和他带来的这些织工。
  众织工仔细一琢磨,就这种织布效率织出的精布,一匹布要都是按照一两银子一匹卖的话,众人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其中的利润,简直大到没边了啊!
  周璟恒带来的那些经验丰富的织工师傅们,眼中满是对飞梭织布机这种神奇机器的敬畏。
  他们深知,这些机器将会改变他们所熟知的纺织行业,而莱芜,或许也将因此成为大明纺织业的传奇之地。
  织工师傅们惊讶之后,把能想到的东西给周璟恒仔细的说了一下。
  周璟恒先是惊讶,然后就是狂喜,这尼玛,真是碰到摇钱树了啊!
  周璟恒已经能够想象到,周家在未来的纺织行业中,能赚到无数金钱的画面了。
  很可惜的是,这飞梭织布机,其内部的精细结构都被密封在了木板里,外人根本无法知晓,这种秘密只被陈平安掌握在手中,周璟恒多少还是有些无奈的。
  不过,飞梭织布机也是陈平安能参与到合作中来的资本,陈平安这种手里有兵的地头蛇,明显也不是好拿捏的。
  大家互惠互利,照样也是能赚钱的不是吗?
  周璟恒想通了之后也是再也按捺不住,拉着陈平安就要去莱芜城,要先把商行成立的事情给敲定下来。
  陈平安自然是不会拒绝,带着周璟恒赶回了莱芜城。
  一行人回到莱芜城的时候,虽然已经到了衙门的下职点儿,但周璟恒是谁?人家可是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周延儒的亲侄子。
  县令刘文宇和县丞苏启元,两个一县父母官愣是很不要脸的亲自办公,帮周璟恒把一个名叫四海布行的商行给办了下来。
  四海,寓意五湖四海,周璟恒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把四海商行的布匹卖遍五湖四海。
  商行的事情办完后,县令刘文宇和县丞苏启元,又很不要脸的邀请周璟恒和陈平安一起去莱芜县的醉春楼喝花酒。
  陈平安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刘文宇和苏启元的场景,那会儿县令大人和县丞大人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上官模样。
  后来陈平安搭上布政使刘融嗣的关系后,陈平安就成了刘文宇的座上宾,有幸能享受到刘县令的家宴。
  这会儿陈平安又搭上了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周延儒的关系,县令和县丞竟然也请自己去逛窑子了。
  好吧,高高在上的某些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其实也就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了。
  一夜的风花雪月,刘文宇和苏启元在周璟恒面前姿态低的像是一个晚辈,陈平安也是跟着沾光,狠狠体验了一把莱芜县父母官的平易近人。
  四海商行正式成立,接下来就是布匹生产的问题了。
  布匹生产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原材料的问题,崇祯年间棉花南北方都有种植。
  北方的主要棉花产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棉花的生长,棉花产量较高。
  山东的棉花产量在明末时期就非常可观,比如山东的东昌府,到明末时,棉花产量大,是山东重要的棉花产区。
  此地棉花受到江淮商人的青睐,大量棉花经商人收购后运往江南等地销售,棉花贸易繁荣,比如高唐、夏津、恩县、范县等地适宜种植棉花,是东昌府内棉花种植和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
  除了东昌府,兖州府、济南府也都是山东的重要棉产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山东的布政使和都指挥使,可都是陈平安棉纺织产业的受益人,自然而然,这些产自山东的棉花,在山东布政使和都指挥使的协调下,全都被陈平安的织坊收入了手中。
  山东的棉花收入囊中,与山东相邻的河北、河南两省的主要棉产区,陈平安的护商队也是抓紧时间进驻,建立棉花收购点儿。
  回头等周延儒成了大明首辅,只需要随随便便给河南、河北的棉产区父母官们带句话,这些把柄无数的官老爷就得屁颠颠的配合陈平安的棉花收购。
  北方的棉产区轻而易举的被拿下,南方的棉花产区等四海布行的廉价精品布匹一上市,自然就可以不攻自破。
  陈平安拉着周璟恒一番商量之后,最终把棉布的售价定在了0.2两一匹,和普通棉布的售价相当。
  精品棉布的质量,普通棉布的售价,四海商行的棉布只要一上市,整个棉布市场绝对会是一场大地震。
  那个时候,也将会是北方棉纺织业逐渐蚕食吞并南方棉纺织业的开始。
  布匹生产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招工。
  平安镇棉纺织工坊在第二天就放出了招纺织女工的消息,日薪35文,相当于月俸一两,管一日三餐,提供集体宿舍,招收工人2000人,平安镇周边,有售卖过土地给平安镇的家庭优先。
  明末莱芜地界,一般的体力劳动者,如普通雇工等,日薪大约在10-15文钱左右。
  普通技术工人,像普通木匠、铁匠等,日薪能达到20-35文钱。
  而有特殊技能或经验丰富的工匠,日薪则可能超过四五十文钱。
  陈平安的纺织工坊招工,直接就是日薪35文,这已经都是普通技术工的顶峰了,而且还管一日三餐,这消息一放出去,前来应聘的女工络绎不绝。
  明代纺织业空前繁荣,官营和民营纺织业规模庞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仅靠家庭式纺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大量招收女工以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普遍存在。
  所以平安镇这边雇佣女工做织工,在明末人的思想观念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不会存在什么阻力。
  平安镇纺织工坊招工的消息又是护商队挨个村长贴出招工布告,并且还有识字的护商队士兵守在招工布告前仔细解释。
  听说纺织工坊的东家就是护商队的东家陈平安,莱芜县各个村子里的百姓们立马就放心了。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