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新的篇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市里见到了商业部的黄涛部长,在冯婉琳的引茬下,事情办的超乎肖卫国想象的顺利。
主要是因为高少雄作为他的亲戚,竟然对肖卫国做出那样的事,他多少感觉有点对不起肖卫国。
虽然窑厂曾经是他的政治资本之一,但不管怎么说,他离开商县也有几年了,已经不会把这点事看的那么重了。
老领导的女儿上门说情,这个面子,他是一定要给的。
最大的难点已经攻克,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下午三个人回到商县,冯婉琳以股东的身份,参加了盘龙服饰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的股东大会。
会上,肖卫国隆重把冯婉琳介绍给了所有人,并对进一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具体就是,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要抽调出人手,开始着手部署下一步的扩产任务。
具体要抽调谁出来,交给公司负责人自己研究。
肖卫国本人和冯婉琳,则主要负责外部协调工作。
会议结束,各部门按计划行事。
趁着冯婉琳在,利用她的身份,肖卫国在地皮的审批上非常顺利。
隔壁糖厂本都快倒闭了,肖卫国愿意接手所有债务和职工,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
而砖窑厂没有了厂长,上面也一直没有委派,早就群龙无首,连工作都停了下来。
县里的有关部门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特别是盘龙服饰发展的势头如此良好,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改革委那边的主任已经换了人,原先的主任不知道是调去了别的地方,还是被撤了。
反正肖卫国在改革委的大院里没见到他。
接下来的时间里,肖卫国又开始了忙的脚不沾地的状态。
首先要出规划蓝图,肖卫国按照前世的记忆,把砖窑厂那边,全部建成生产车间,共二十间。
中间糖厂那片,全部推倒后,成立公司的总部大楼,还有食堂和后勤部门,以及工人礼堂也在这里。
现在的盘龙服饰老厂区,除了原先的四个生产车间不动,其他所有的全部推倒,挨着原先车间的东边这部分,再建立六个生产车间。
西边挨着荒地到河流的那部分,和荒地一起开发,把河水引过来,做成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依次盖十座职工家属楼,未来作为职业的福利,也可以吸引来更多的人才。
按照肖卫国的规划,这还只是一期工程。
后面,还会根据需要,继续往东西两个方面发展,依靠后面的河流,和前面的国道,把这一片彻底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
设计工公司按照他的意图,很快就就把设计图做了出来。经过反复的几次修改,最终用了十来天的时间才定下稿来。
这里作为肖卫国的大本营,他的第一步,一定要迈的踏踏实实。
他深知,只有把根扎牢了,才能把枝叶散的更远。
接下来就是工程预算,招标。
最后,工程被x铁xx局以五千万的价格中标。
很快,施工队进场,盘龙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轰轰烈烈的大基建正式开始了。
盘龙服饰,正在像一条真正的盘龙一样,慢慢展现出了一飞冲天的姿态
......
商城和另一个县城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叫大野镇的小镇子。
距离肖卫国的老家肖顿并不是太远。大约只有三十四公里的样子。
这一片由于地质疏松,所以家家户户都种植棉花。于是就渐渐的出现了棉纺行业。
开始的时候,大都是家庭式作业,一家一个纺车,纺出线来有的卖掉,有的自己用老式织布机织成布匹。
随着慢慢发展,有些头脑灵活的人就把这些会织布的组织到一起,形成了小作坊。
再发展下去,由于竞争的激烈,小作坊不得不相互联合,多家一起经营,这就出现了80年代初期的联合棉纺工厂。
这样的小工厂大都是由几十人组成,最多也不会超过百人。用的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淘汰下来的老机器。
大野恒泽棉纺厂,一个只有六十多人,两条老式生产线的厂子。
工厂最后面的一间脱棉车间里。
有两个少年,正在奋力的挥舞着叉子,一叉叉的把棉花扔进脱棉机的入口。
机器轰隆隆的运转,另一边,脱了籽的皮棉象成卷的一样,从机器口里吐出,在一根细细的竹秆上,被打卷成一卷卷棉花卷。
这就是纺纱的第一道工序,脱棉,也就是俗称的轧棉花。
那两个往机器里填棉花的少年,脸上都戴着已经变成黑色的口罩。
棉花里蕴含的大量灰尘,被机器从吹风口里吹出来,整个车间都灰蒙蒙的,两个的身上,脸上,头发上,更是沾的到处都是,像两个土人一样。
虽然已经是深秋,但他们依然赤裸着上身,汗水流过脊背,划出一道道清晰的痕迹。
他们的背后,是堆的小山一样的棉花堆,两个瘦弱的身形在这座小山下面,显的那样的渺小。
车间门外,还有源源不断的棉花被送进来加工。
那两名少年显然早就习惯了这样的高强度劳动方式。一边干活,一边还在大声的聊天。
“肖建,你说咱们啥时候能转成正式工,我这都干了快一年了,天天让咱俩这里。”
另外一名身材稍微高大些的少年,低着头边干活边沉闷着声音说道:“哼,你看不出来?厂长根本没有给咱们转正的意思。”
这个少年,正是肖卫国的弟弟肖建。
当年,他和哥哥闹翻,一个人愤然离家出走。
当时他才十四岁,凭着一双腿,能跑多远?
而且,他身上也没有介绍信,出远门的话,肯定很快就会被抓住。
所以,他在荒野中一个人奔波了三天三夜,当时正值春初,地里都是野草,连点能吃的东西都没有。
他渴了,就在河里找点水喝,饿了,就胡乱吃点野草充饥。
可以说,那三天他过的连一个乞丐都不如。
那天,他来到了大野县,饿的实在受不了,就找了一家看上去比较有钱的人家,想去要点吃的。
他敲门,但是没人答应,推了下,门竟然没锁,饿的头晕眼花的肖建,实在没有办法,走起想找点吃的。
却不想,刚进门人家主人就从外面回来了。
他被当成了小偷,被主人抓了起来。
要不是那家人的小女儿心眼好,一再为他求情,他都有可能被送去见公安。
后来,在那个小姑娘不住的央求下,那个叫张金良的中年人,才答应放了他。
不仅如此,还给他拿了点吃的,让他去了自己家的工厂干活。
起初,能吃饱肚子的肖建还以为遇到了好人。
后来才明白,张金良留下他,只不过是为了多一个便宜的劳动力。
每个月,他发到手的工资,除掉饭钱就只有几块钱了。
而同样在一个厂子里上班,别的工人一个月都能拿到七八十块钱。
肖建不是没想过逃走,可是,他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逃到哪里去?
家,他是肯定不能回了,不混出个样来,回去有什么脸见人。
在这这里,好歹还有口饭吃,外面的话,根本没人有敢用他这个年龄的工人。到时候,只能饿死在外面了。
当年,在家里虽然不好过,出来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加的残酷。
他只能咬牙挺着,把一切都埋在心底,等待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