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山陵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原先秦宗权派遣部将孙儒攻占了河阳,但是蔡州兵只知道抢掠,不知道建设,很快就将河阳、洛阳一带劫掠一空,让当地变成一片废墟。之后,秦宗权又派遣秦宗横、孙儒南下淮南,想趁高骈被部属背叛之际攻取淮南,给自己将来留一条后路。
  而在孙儒放弃撤离河阳后,原先诸葛爽的部将张全义和李罕之重新夺回了河阳镇和东都洛阳。
  不过这几处地方被蔡州兵祸害的太厉害,百姓大量流失,大量的空地无人耕种。李罕之得了河阳,还是老的做派,只顾练兵,没有任何建设的手段,但是连给士兵的粮食都不足。
  至于张全义倒是有几分本事,他得了洛阳,在十八县内设置屯将,张榜安民,废除严刑,鼓励农桑,让逃亡的百姓回乡耕种,第一年内不收取租税。
  之前蔡州兵劫掠厉害,大部分百姓逃归山林,不敢回乡耕种。而张全义的这些举措,安抚人心,不少逃亡的百姓回到家乡开始耕种,洛阳开始恢复人烟。
  随后张全义与李罕之联手,张全义出粮,李罕之出兵,在乱世中求一个自保。
  不过,这种关系不可能长久下去,也不知道他们二人什么时候会翻脸。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光启四年。
  这一年,张延礼二十九岁了,来到这个世界也已经十二年了。
  光启四年正月,朝廷任命朱全忠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取代时溥,率领周边各镇兵马攻打秦宗权。朱全忠的势力越来越强,也获得了崛起的契机。
  而张延礼始终没有办法将势力范围拓展到函谷关以东之地,也没有彻底控制朝堂,所以他对于朱全忠的扩张没什么办法。
  至于朱全忠的死敌李克用,虽然拥有河东这个大镇,但始终被河北各藩镇包围着,唯一比较弱的就是河中镇了,但李克用与王重荣交好,这个扩张方向也被堵死了。从战略层面而言,李克用其实是死局。
  所以,李克用其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干预和攻打朱全忠,挡在他们二人中间是已经衰弱的河阳和实力强横的魏博镇。
  魏博镇,可不会给李克用和朱全忠二人的面子。
  说到魏博镇,这个河朔三镇中的老牌强藩之一,最近又又又发生兵变了。
  自中和三年,魏博军牙将乐彦祯夺得节度使之位,前任节度使韩简被迫自尽。
  如今不过刚过了五年,魏博内部又发生了问题。乐彦祯是煽动牙兵反叛节度使夺位,加上魏博经常兵变,乐彦祯并不信任手下的牙兵和牙将,所以他征发魏博六州百姓筑造罗城,罗城方圆八十里。但是晚唐征发百姓和士卒修筑城池从来都是大忌,士卒多有不满,开始串联生事。
  加上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为人凶狠,收拢了五百人为亲兵,号称子将,倚为心腹,这一点尤其让魏博牙兵们不满。
  之前乐从训还截杀了王铎全家,这一点也让他不得人心。
  魏博牙兵于是多次鼓噪动乱,乐从训逃出魏州,而乐彦祯也害怕步了前任的后尘,今年二月的时候,乐彦祯也求避位,躲到龙兴寺为僧,魏州的牙将们推举都将赵文弁知留后事。
  但是乐从训不甘心,他之前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在相州还是有一些班底的。他虽然魏州的牙将抛弃,但是相州的一些人还是支持他的。
  乐从训在相州征发了三万人,出兵攻打魏州,想夺回节度使之位。
  赵文弁看见乐从训的大军后,并不敢出城与乐从训作战,魏博军的牙将们见赵文弁胆怯,又不知道他的目的,所以干脆杀了赵文弁。
  但是杀人简单,解决问题却不容易,众将杀了赵文弁,却没有一个人敢当这个节度使。
  所以,这些牙将们当街叫唤,询问谁想当节度使。
  最后,已经五十多岁的牙将罗弘信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担任魏博节度使一职,抵御乐从训的反攻。其实罗弘信也不是什么小兵出身,他们家族往上四、五代都是魏博军的押衙,算是魏博军中的中高层了。
  而罗弘信也是打了大半辈子仗的老军头,所以他毛遂自荐,众人纷纷归服。
  罗弘信就领着魏州兵与乐从训的相州兵交战,乐从训与朱全忠交好,加上朱全忠的使者雷邺被魏博军牙将们所杀,朱全忠派遣朱珍带兵北上。
  不过虽然朱珍连破魏博的黎阳、临河、李固数座城池,但是乐从训那边却先一步被罗弘信斩杀,相州兵溃散。罗弘信随后又杀了乐彦祯,将他们父子二人枭首于军门。
  魏博镇内部于是重新归于一统,而统一后的魏博镇不是现在的朱全忠能占到便宜的,加上罗弘信也给足面子,遣使修好,朱全忠于是下令朱珍退兵。
  魏博再次经历了一场军乱,不过这只是魏博这数百年间的再一次内斗,不足称奇。只是值此大变之际,魏博军忙于内斗,没有一个有威望的首领抓住这次机会,注定在接下来的天下大乱中只是一个配角。
  魏博军内乱之后,照旧向朝廷请封,不过,眼下的朝廷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朝廷还顾不上这里。
  虽然因为张延礼的干预,圣人比历史上提前一年赶回了长安,但是张延礼可改变不了圣人的身体状况,光启三年年末身体就一直不太好。
  光启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圣人大赦天下,改元文德,以韦昭度兼中书令。
  不过圣人虽然大赦天下,但是身体依旧没有任何好转。
  文德元年三月五日,圣人病情进一步加重,在长安的众位大臣有些惊慌,要知道圣人虽然在位已经十五年了,但实际上才二十七岁,虽然有两个儿子,但是都夭折了。
  如今的朝廷可没有成年的皇子作为继承人,所以皇位的继承人只能是圣人的几个弟弟。
  群臣当时商议立圣人最年长的弟弟吉王李保为帝,但是掌权大半神策军的杨复恭却有自己的想法。
  晚唐一直有掌管神策军的太监废立皇帝的传统,对于杨复恭而言,吉王年长,又是正常的顺位继承人,如果他也支持吉王,吉王只会认为理由当然,他也没什么功劳。
  所以杨复恭与心腹商量之后,准备立寿王李杰为帝,对于寿王而言,这个皇位本来和他无缘,杨复恭立寿王,寿王自然会感激他。
  不过,杨复恭明显识人不明,准确的说,晚唐的圣人,除了极个别几个外,其余没几个是好糊弄的。
  三月六日,圣人驾崩,遗诏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改名李敏。三月八日,寿王在圣人柩前即皇帝位,不久又改名李晔。
  至于西门思恭,在这个立场上是与杨复恭一致的,加上也没有张延礼的要求,所以并没有阻拦,甚至可以说是顺水推舟。
  至于原来的圣人,庙号僖宗,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作为庙号,指的是君主在生前具有一定的功德,但其统治时期也存在一些过失或不幸,当然整体上而言,这不是一个好的庙号。
  寿王继位时已经二十二岁了,加上他之前被太监欺压过,知耻而后勇,第一次会见群臣之时,就表现出极强的个性,想要重新恢复朝廷权威。
  如今的圣人的表现,让朝中想有所作为的大臣们看到了希望。懿宗、僖宗这对父子二人的表现,将武宗、宣宗这些有为君主的成果祸害的一干二净,加上这些年天灾不断,人祸更多,如今的大唐早就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如今朝臣终于看到了一个雄主的影子,希望现在的圣人能再次中兴大唐。但是,如今的局势,即使太宗发生,也不见得能好好处理,何况现在的这位圣人了。
  这个天下,只会在越来越乱的路子上,走的越来越远。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