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盐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王铎、崔安潜二人的号召下,唐军各镇有继续合围长安的趋势。不得不说,唐军的实力仍然占据优势,各镇若能联合一致,打出配合,立刻就能压的黄巢喘不过气来。
  不过,这一切,暂时和张延礼没啥关系,韩巡作乱,给了他很好的理由,能暂时离开武功县。
  对于现在的张延礼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迅速平定韩巡,夺回灵、盐二州,坐稳这朔方节度使一位。
  灵州距离武功县,几有千里,若是大军全部出动,恐怕再快也要一个半月才能抵达,加上如今这么多物资粮草,不可能放弃,只能随军携带,如此一来行军只会更慢,说不定要两个多月。
  这种情况,张延礼不准备率领大军出动,兵贵神速的道理,他是知道的。
  灵、盐二州,本就没多少实力,之前唐弘夫在长安损失了不少。而韩巡自行作乱,没有大义名分,未必能得到境内党项部的支持,故而其手上能完全控制的兵力最多也就有三、四千人。
  所以张延礼只准备带领骑兵出行,若是纯骑兵出动,恐怕不需要半月就能抵达。
  这样一来,就不会给韩巡串联拉拢更多势力的时间。
  至于骑兵攻城的问题,张延礼觉得韩巡对灵州的控制未必稳固,到时候再寻机行动吧,若是真的没办法攻下灵州,再调遣大军前来。
  但此次临阵分兵,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了。
  第一个关键问题是留谁来驻守武功的大营,这个问题倒不是太困难,如今是在武功县,不是在凉州,张延礼对李弘定和阴信成都不需要忌惮,可以大胆重用。
  几乎没过多思考,张延礼就决定留李弘定来镇守大营,阴信成辅佐。
  但紧接着就是第二个问题,留多少兵马,才能保障武功的这几座营寨无忧,唐军四处合围长安,唯独西边没什么兵力,若是被巢军看出这里的虚实,派遣大军而来,仅凭留守的人马,未必能守得住巢军的进攻。
  虽说他原先对这些神策军没抱什么期望,但刚刚大胜一场,神策军士气大盛,同时又从赤水军中抽出心腹加入整编后的神策军,如今整编后的神策军刚有些起色,他也不愿意在此处全部葬送。
  不过,巢军两败之后已经有些胆寒,轻易不敢来此。故而张延礼让麾下骑兵分别出营,然后又让营内兵马夜间出营,白天再大张旗鼓的回来。
  如此一来,造成频繁调动的假象,营内的一般士卒都不知道张延礼分兵去了灵州,至于巢军细作,若是不仔细观察,仅凭旗帜炊烟这几个方向来探查,未必能及时发现问题。
  张延礼尽可能将诸多问题思考完善,然后才带领麾下骑兵去往灵州。
  这次,他带的都是骑兵,之前军中有万余骑兵,但与黄邺一战,折损了两千,其实士卒伤亡不过数百,但马匹损伤太多,故而骑兵折损严重。
  加上之前他让两千胡兵押送巢俘回长安,如今军中骑兵不过六千,张延礼基本全部带走了,有了这六千骑兵,他有信心迅速平定韩巡之乱。
  而他只带了曹进玉和安敬思二人,这二人都是他亲兵统领出身,听话又能打,用起来相当顺手。
  除此以外,步卒五都以李弘定为首,暂管诸军,当然,名义上,目前军中的首领是凉州节度使翁郜翁大人。不过这位翁使君,自从被张延礼一路带到长安附近,已有一年,他又不通军事,完美诠释了摆设的作用。
  而长安之乱后,他留在长安的家眷被张延礼及时救出,带到军中,如今的翁郜即使知道了留在凉州的属吏被张延礼清除,也不敢有任何不满之色。
  当然,张延礼还是给了这位凉州节度使一点尊重,虽然两人目前已经没有上下统属关系了。
  张延礼的六千兵马,只带了十几日的粮草,一路急行,不过十日,就到达了盐州。
  面对张延礼如此激烈的反应和迅速的出兵。盐州刺史萧勉还没想好投靠哪一方就面临了兵临城下的局面,故而他面对现实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开城迎接新任朔方节度使张延礼。
  盐州二县,一共三千多户,不到两万汉民,境内虽然有不少党项部落,但作为刺史的萧勉根本压服不了他们,此刻萧勉手中也就千余步卒,这些士卒也是比较弱的那一批,让他们保境守城还行,让他们出城野战,实在是拿不出台面。
  所以,萧勉的选择实在不多,谁势大就投靠谁,此刻张延礼迅速到来,他自然投靠新任节度使,然后从府库中拿出钱粮来犒劳诸军。
  但若是张延礼一直不出现,韩巡率灵州兵打过来,他大概率也会投靠韩巡。
  好在还是张延礼快了一步,有了盐州这个据点,他就不用像之前那样着急。在这里休整了一天,然后他以新任朔方节度使的名义,同时传召给灵盐二州各县,以及境内党项部落,让其领兵前来平叛,一同围剿韩巡。
  当夜,张延礼就召费听思战前来商议军务。这名甘州本土党项豪族,原先和姚钦一样首鼠两端,但如今姚钦坟头早都几米高了,他却因为早早投降张延礼,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所以,这名党项豪酋倒是非常安分,对张延礼的吩咐全部照办,连被要求来长安勤王后也没什么怨言。
  不过张延礼可没忘了他的一统党项之志,如今灵盐二州党项与河西党项同出一脉,祖上应该也有些关系,如今张延礼召他前来,就是想了解灵州党项的情况,看能不能收为己用。
  “灵、盐二州党项各部族,费听长史可有联系。”
  见到费听思战,张延礼一点没客套,直入主题的问道。
  而费听思战自从被张延礼召见,也大概知晓了张延礼的目的,如今关内道,灵、盐、夏、银、宥、绥、庆、延等州都有不少党项部族,他们之间平日里虽然来往不多,有些甚至还有仇怨,但相互之间还是有些渊源,故而费听思战对他们还有所了解的。
  “禀指挥使,灵、盐二州,有大小十余个党项部落杂居,其中万人以上的大部落仅有破丑、米擒两个部落。”
  “其中破丑氏乃这些年崛起的部落,吾亦不知,而米擒氏乃党项八部之一。”
  果然,党项一族虽然一旁散沙,但彼此间还是有几分联系的,后世西夏能建立,除了李元昊确实有才能外,也是关内道、河西党项近百万人,如今他们也是关内道、河西一带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只是目前他们彼此独立,没人将他们统合在一起。
  不过如今夏州的李氏只是刚刚起步,准确的说是宥州的拓跋氏,估计巢乱平后,才会被赐姓李。
  “这米擒氏能否为吾所用,若是来投,许他两三个千户也无妨。”
  张延礼直接问道,看向一旁的费听思战。
  听到此言,费听思战思考了许久,才小心的说道。
  “或可一试,党项各部,平日里过的颇为穷苦,若遇天灾,部落中常有部民因冻饿而死。即使是大部落,亦不能保全族人。部落之间亦常因牧场牛羊问题起争执,甚至刀兵相见。”
  “而指挥使编制千户,给予牧场,又在灾年给予粮食牛羊,若是投靠指挥使,这些部民应该是愿意的。”
  “至于部落酋长,一旦老迈,子嗣无法统领下属,亦常被族内勇士推翻。”
  “而指挥使设置千户之举,能保证其家族能世代传承,在族内的权力也不会减少分毫,这些酋长应也是愿意的。”
  “至于千户们缴纳牛羊、领兵作战之举,与上述而言,皆不是问题,吾等党项各部从不畏战,为谁作战都一样,况且指挥使不但每战必胜,还多有赏赐,故而他们必定愿意跟从。”
  “吾愿亲自出使,劝服米擒氏来投。”
  费听思战直言利弊,说到最后,直接请缨道。
  而张延礼闻言,也相当满意。不得不说,他设置的千户制对于游牧部落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比起一般的编户齐民,这些部落酋长和牧民的抗性大大降低。
  当然,这个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这些千户其实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这些千夫长们在内部也都是土皇帝,其实张延礼从来没有真正统治过这些部落,这是与他们酋长合作,来控制这股力量。
  若是张延礼在战场上一直胜利还好,但凡他出现颓势,这些部落大概率是会反噬的。除此以外,这些人也不会像汉人百姓一样,温顺安于耕种,他们天生有向外迁移扩张的本能,这是游牧民的特点,不会因为某个首领而改变。
  张延礼对千户制的问题不是不知道,但他统领的地方大都胡汉杂居,形势复杂,非常适合使用千户制,进行二元制管控。
  当然,千户制的问题他也不是毫无准备,一直放任如此,他也一直完善制度,控制风险。
  一来,他组建了赤水军,赤水军士卒都是耕种的百姓,这股强大的直属力量,能让他牢牢压制住有野心的胡人。二来,他也一直努力推行汉化,逐渐将一些牧民转化成耕种的农户。
  只能说,目前千户制的好处太大,所以张延礼非常依赖,至于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等他完全占据中原,有五千多万汉人,还压不住百万的党项吗。就算是北方草原上的牧民,以及辽东的契丹人等全部加起来,估计也就一千万的样子,和数量庞大的汉人相比,不足为虑。
  至于他们那种极强的扩张性,正好拿来向四方扩张。
  张延礼反正准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执行千户制,而且会一直完善,充分利用这股力量。
  他思考着制度缺漏之处,想着如何进行完善,而对面的费听思战却没有告辞,而是继续说道。
  “听闻指挥使对不少酋长赐姓,吾亦深受感召,不知可否对吾族赐姓。”
  费听思战思索良久,终究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闻听此言,张延礼倒是不意外,他的汉化动作,相对而言比较平和,赐姓一事也是顺其自然,并没有强制。
  如今费听思战主动要求改为汉姓,看来是完全服从,不抱任何幻想了。
  而张延礼听到费听思战的主动要求改姓,也极为满意,顺口说道。
  “长史不如改费听氏为费氏,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伯益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能继承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姓氏,其后代以费为姓。”
  听闻此言,费听思战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说道。
  “如此,吾部族均改为费姓。”
  而改姓一事结束后,费听思战也告辞离开。
  这是个好现场,如今三州的千户们,肃州龙家虽然整体势大,但士卒暗弱、内部一盘散沙,早就不成气候了。而凉州嗢末六谷部的几个千户,虽然靠打南边的吐蕃势力涨了不少,但折逋氏、秦归、郝忠、陈义等人互不统属,甚至相互之间还有些仇怨,所以互相提防,不可能联合一致。
  唯独甘州的一些千户,姚钦死后,费听思战一家独大,而之前张延礼为了拉拢他,给费听思战家族两个千户,让其有不小的实力,加上费听思战本人枭勇,行事又公允,在当地素有威望。如此一来,费听思战是众胡部中最有威望的人,而他本人之前以党项自居,如今他主动请求改姓更名,对于张延礼而言是一件好事。
  想必费听思战带头,会有一批部落酋长愿意主动汉化。
  而张延礼随后赏赐给费听思战一百匹绢,之前每次给胡部赐姓,张延礼都会给出赏赐,或是官职或是实物,就是要让这些胡部觉得改姓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让他们不排斥改姓这个事情。如今对于费听思战,他没更高的官职可以赏赐,故而没有赏赐官职,只能赏一些绢。
  而安排完费听思战,张延礼仍旧在原地独自思考,考虑接下来该如何统治灵、盐二州。
  灵、盐二州与肃、甘、凉三州类似,都是胡汉杂居,挺适合张延礼目前的二元制,而这二州虽然与凉州有贺兰山相隔,但道路还是通的,治理起来并不麻烦。
  而盐州也就算了,耕地不多,人口也不算多。但灵州六县,土地平整,有黄河以及支流灌溉,是上等的耕地,而灵州耕地有五十万亩,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种水稻,端的肥沃无比。
  而灵州的农业潜力也极大,继续开垦耕地的难度比凉州要小的多。
  唯独麻烦的是灵州已经有大量土着,耕地大半都是有主的,张延礼无法像凉州一样重新划分。
  不过灵州人少,户不过万余,完全可以再迁移一部分人口,再开发一部分耕地作为军屯。
  心中想着如何管理二州,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张延礼在营中匆匆用膳后,然后就准备休息了。
  虽然萧勉给张延礼准备了酒宴款待,甚至准备了美姬侍寝。但如今这个局势下,他只有在自己的军营中,才能睡的踏实,睡的安心。
  而城中的盐州刺史萧勉倒是一直忐忑不已,见张延礼未至,又派人送来美姬,但被张延礼的亲卫直接拒绝了,并告知指挥使已经休息了,萧勉这才作罢,告辞回去。
  接下来,张延礼在灵州停留了两日,诸事顺利的出乎意料。
  灵州六县,鸣沙、温池二县在南边。咸亨三年,朝廷在灵州鸣沙县设置了安乐州,辖鸣沙、温池二县,安置内附的吐谷浑部落。广德二年时,安乐州被吐蕃攻占。大中三年,宣宗趁吐蕃内乱攻打限于吐蕃的旧地,收复三州七关,安乐州在此时被唐军收复,这也是宣宗的政绩之一。
  这二县离得太远,多是游牧部落,汉民少,一向很少参与灵州内部的事。
  而怀远、保静、灵武皆在黄河以西,唯独一个回乐县,在黄河以东。
  偏偏灵州治所在回乐县,故而张延礼从东而来,回乐县首当其冲,而回乐县又没有黄河天堑保护。
  而费听思战那边,现在应该是费思战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
  听闻了新任朔方节度使张延礼开出的条件,米擒氏酋长米擒如虎倒没有太多犹豫,愿意前来投靠。
  对于米擒氏而言,历任朔方节度使要么是想将他们编户齐民,要么是将他们当做雇佣军、偶尔征下税,唯独张延礼愿意保障他们的权利,故而他也乐意与张延礼合作。
  不错,按米擒如虎的理解,他与张延礼是合作,不是投效。
  不过张延礼不在乎,只要对方在他制定的规则内行事,他不在乎对方如何理解这种关系。
  而米擒氏也有条件,那就是要灭掉破丑氏。这二族虽然同为党项一族,但两家仇怨已久,最初的恩怨起源现在实在是不好说了,没人搞得清,也许是为了几只羊,也许只是为了一块牧场,但那都不重要,双方厮杀了数十年,已经是几辈人的仇怨了。
  历任朔方节度使,都一直维持两家的平衡,哪家强盛就打击哪一家,如此一来,灵州的党项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始终不成气候。
  而张延礼却不介意打破灵州党项这种平衡,他需要破丑氏党项的人口、牛羊甚至牧场,来赏赐拉拢灵盐二州的党项大小部族。
  只要这些部族被拆散,为他所用,张延礼并不介意打破原有的平衡,只要张延礼的实力足够强,他们就只能为自己效命,成为自己大业的基石。
  当然,这个动作本身也极为危险,需要他有极高的政治智慧。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