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新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嗯,退房,谢谢您袁阿姨。”
“你今天记得去给身份证挂失,别一个人在外面闲逛,早些去亲戚家,咱们岳市不比大地方,近些年愈发不太平。”
“好的,我记下了。”杨小南状似无意闲聊:“袁阿姨您这店开了很多年吧?”
“那是当然,这片儿是老岳县,你随便一打听都知咱这店开了有小四十年。要不是时运不济,城市不往东边发展,咱早就干成大酒店了。”
看来还真是那间房,因为她睡在这里,所以引动了故事。
要是梦里高科技手机能拿出来用就好了,真想搜一下曾经的岳县,现在的岳城市质量监督局里的张建目前是何造型。
杨小南出旅馆后径直朝西走,毛毛雨落在鼻尖上还残留着昨晚的余温,凉意不多,只有湿嗒嗒的黏腻。
岳城离江城相距五百多公里,口音也重,想再找个类似簸箕巷那样的好地方怕是不容易。
她来到天桥上,放眼四顾,心说是时候弄个正经的“家”了。
选择还挺多,薄雾前方就有一座疑似烂尾楼的建筑。
没走几公里,又发现一片光架架楼盘,难怪老板娘说岳城乱,这么多烂尾楼,社会经济不出问题才怪。
中午时分雨停了,杨小南去农贸市场选了套长袖运动服,醒目的骚黄色,一看就很能打的样子。
天冷时就可以换上,她心下还蛮期待之后穿上的造型。
杨小南在这片考察了一番,认为距离市场两公里外的那个旧厂房就不错。
非常理想的位置,市场旁边就有一个废品站,完美。
杨小南还添置了袜子,路上都买新鞋穿了,怎能少了袜子。
十块钱一坨,说的是一坨十双便宜实惠,结果离开后闲来无事一数,才九双。
奸商,真可气。
卖袜子的奸商听她说普通话,还问她是不是来岳城找工作的外地人。那从头打量的眼神,就差明说她是村姑进城。
杨小南顺势说自己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乡下妹子,没有身份证。
奸商大姐眼睛一亮,也顺势说那得少工钱,问帮她守摊五百块钱一月愿意不愿意,包吃中午一顿,不包住。
“太少了,我自己捡垃圾卖一个月也能赚千儿八百,还自由自在。”
当时杨小南就是这样回的,把人家大姐整得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她是不是在骂自己心黑,毕竟现在再低的工资也不会低到两千五。
“我一个特殊人才,五百块请我帮她看摊?疯了吧!”杨小南自言自语回到看好的旧厂房。
她在路上捡了两张毪布,和一个不知道是不是人家洗过屁股的塑料盆,啪地通通扔地上。
现在雨停了,她得再出去捡点纸壳子回来铺床,至于锅碗灶这些,必须买新的。
要开始布置她的第二个小窝了,也能学着自己做饭了。
杨小南拿出那枚权杖,犹豫片刻,许下个实际的愿望:
“请给我一部之前梦里那样的手……不对,请给我一大笔钱,十万块,不,一百万,桦币,一百万桦币!”
好险,差点又浪费一枚,高科技手机八成给她也用不了。上的大当太多,她都有应激反应了。
说完她估摸着一百万恐怕有一大堆,未免给砸着,还特意把权杖给丢远了些。
【铜权杖兑换金钱最多一万当前世界货币。】
杨小南愣神间,脚下突然多出一叠钱。
就一叠,随便怎么砸也砸不痛人的那种。
奶奶的,已经自行为她兑换了。
权杖消失。
杨小南表情扭曲。为什么不给她反悔的机会,每次都是,每次都是!
拿着这叠钱,她心更痛了,之前为了找身世飞啊飞的浪费了三万块……不对,是十二万!铜的一万,银的就该是十万了吧。
她浪费了十二万。
有了大钱,她可以尝试购买假身份,哪还用到处寻摸烂尾楼废弃厂房。
半小时后……
现在有钱了,当务之急是在这里弄间屋子出来,修门装锁。
出去上班免得被贼光顾,此地不比簸箕巷,没人帮她看纸壳瓶子。
说干就干,懒人是发不了财的,早点弄好早点做梦赚钱。
一天一个梦,一个月就是三十万,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万,妥妥百万年薪金领啊。
特大好消息,这是个酱油厂,里面有一口现成的废弃水井,收拾收拾还能用,水的问题也解决了。
入秋之后晚上凉意增多,和风徐徐,夜空繁星点点。
大包小包扛着抱着的杨小南,独自一人行走在没有路灯的城市街道上,有那么一瞬间,恍惚以为自己在鹅城。
当然不是曾经的鹅城了,以前她扛的都是脏麻袋,现在她虽然扛的也是麻袋,但很干净,里面不是鞋盒子废塑料,而是锅碗瓢盆粮油米面。
是用钱买来的,不是拿去卖钱的。
爷也有成为消费者的一天啊,商场公厕骗卫生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一万两千多块,今天一口气花出去两百多,大手笔。
独自一人也能把小日子过起来。
杨小南买了盏上电池的露营灯,忙活到大半夜才勉强隔着出一间卧室一间厨房,明天记得买水管清理水井。
最多三天,她将拥有一个稳定的满意住所。
新买的褥子虽然不是纯棉,还是比纸壳子舒服多了,更别说她还有了一个正经枕头。
只是没有桦国身份,始终是个大难题。
外面偶尔传来几声狗叫,百来米远的汽修厂养了条土狗,总爱瞎叫唤。
她这周边没啥住户,有也是一栋比簸箕巷红砖楼还烂的筒子楼,像是这间酱油厂以前的职工宿舍。
想到酱油厂,眼皮抬不起来的杨小南下一刻就出现在摆满大陶缸的地方,左前方正是她住下的酱油厂车间大墙,空气里弥漫的味道不咋好闻。
墙上后来斑驳掉的一排大字,现在显示得清清楚楚:食品安全是第一生产力。
杨小南这次又是去到了几十年前的所在地原址,一座自然发酵的传统工坊。
厂子不大,工人却有一百多名,很多工序都得依靠人力。
一如上次,继续扮演空气人。不能亲自参与,略感遗憾,但是一出来就有一万块,还是很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