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张艺谋的导演艺术教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片场之中,灯光交错,道具错落有致地摆放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创作氛围。
  沈玲珑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张一谋则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准备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执导艺术精髓倾囊相授。
  张一谋缓缓踱步,手中轻轻转动着一支铅笔,似在思索着如何开启这堂生动的色彩教学课。
  “玲珑啊,你看这色彩,绝非简单的颜色涂抹,它是有灵魂、有情感的。”
  他指着一旁正在布置的场景说道,“就拿《红高粱》来说,那片红,红得夺目,红得滚烫,它是生命的呐喊,是自由与爱情的燃烧。” 沈玲珑微微点头,目光紧紧跟随着张艺谋的动作,仔细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
  “在我们这部影片里,若要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就得巧用色彩的对比与交融。” 张一谋拿起一块蓝色的布,又拿起一个小型暖光灯,“蓝色,恰似那冰冷的湖水,深沉而静谧,可用来衬托人物内心的迷茫与挣扎;而这暖光呢,便是黑暗中的一丝希望,一点温暖,就像人物心底那尚未熄灭的火焰。两者相互交织,观众便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仿佛能触摸到他们灵魂的颤抖。”
  沈玲珑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似乎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那幅画面,她深知这色彩的运用,绝非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情感与主题的深刻表达。
  移步至拍摄设备旁,张一谋轻轻抚摸着摄像机,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台机器的深厚情感和对镜头语言的无限热爱。
  “镜头,就是我们讲故事的眼睛,每一次的移动、每一个角度的选择,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他亲自操作起摄像机,演示着长镜头的运用,“长镜头,就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它能保持时空的连贯与完整,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真实与自然。”
  他拍摄着片场的一角,从道具的细节,到演员的站位,再到整个场景的布局,无一遗漏。“看,这样的长镜头,能让观众清晰地看到故事中的每一个元素,体会到情节发展的脉络。而在表现宏大场面时,长镜头更是能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让观众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张一谋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沈玲珑站在他身后,专注地看着监视器,被那流畅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深深吸引。
  “再看这特写镜头,” 张一谋切换了拍摄模式,将镜头对准了一个道具,“特写镜头就像是放大镜,能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动作放大,让观众直接窥探到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他指导着沈玲珑如何捕捉演员脸上最细微的肌肉颤动,如何通过眼神的特写来传递复杂的情感。沈玲珑认真地学习着,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张一谋的每一个要点和示范。
  两人来到休息区,桌上铺满了剧本,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和各种标注。张一谋拿起剧本,轻轻翻动着,表情变得严肃而专注。
  “叙事节奏,是影片的心跳,它的快慢强弱,直接决定了观众的情感起伏。” 他指着剧本中的一场高潮戏说道,“在这样紧张刺激的情节中,节奏必须加快,镜头的切换要迅速果断,情节的推进要紧凑有力,让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感受到那种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氛围。”
  沈玲珑若有所思地看着剧本,脑海中想象着张一谋所描述的画面。“而在情感细腻的部分,比如这场主角与亲人的分别戏,” 张艺谋翻到相应的页面,“这里,节奏要慢下来,要像缓缓流淌的溪水,让每一个情感的涟漪都能触动观众的心灵。演员的表演要细腻入微,镜头的移动要轻柔舒缓,给观众足够的时间去沉浸在那份浓浓的情感之中,去感受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沈玲珑轻轻点头,她明白,叙事节奏的把握,是一门需要精心雕琢的艺术,每一个节拍都关乎着影片的成败。
  片场的中央,演员们正在进行排练,张艺谋和沈玲珑走过去,静静地看着他们的表演。张一谋的目光敏锐而犀利,他能捕捉到演员们每一个细微的不足之处。“演员,是影片的灵魂演绎者,他们必须与角色融为一体,才能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张艺谋轻声对沈玲珑说道。
  他指着陈道名说道:“在这场哭戏中,不要去刻意地挤眼泪,而是要引导演员回忆起那些曾经让他心碎的时刻,让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还有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张一谋继续说道,“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信息。”
  他亲自示范着如何通过微微颤抖的双手来表现人物的紧张,如何用坚定的眼神来展现角色的决心。
  沈玲珑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张艺谋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她知道,引导演员表演,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敏锐捕捉。
  在这一天的学习与交流中,沈玲珑仿佛在张一谋的引领下,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导演艺术世界。她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感受着艺术的魅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