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座城池》出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在沈玲珑拍戏的时候,张悦也没有闲着。
  去年张悦、沈玲珑说如果韩函的新书写完了,可以帮他联系出版社。
  他的女友金丽嬅的电话打到了张悦那里,诚恳地请她帮忙联系出版社,原来韩函的新作《一座城池》已然完稿。
  张悦自是毫不犹豫地应下,她知道韩函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才华,也对这部新作满怀期待。
  张悦迅速行动起来,筛选了几家颇具影响力且风格与韩寒作品相契合的出版社,联系了他们社长或者总编辑,与韩函、金丽嬅一一前去洽谈。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最为热情。
  张悦礼貌地问候道:“张叔叔,我是张悦。”
  张悦口中的张叔叔,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丘林。
  “呀,是小悦呀。有什么事是你张叔叔能帮上忙的?”
  “那不是想念张叔叔了嘛,想着您到了北京我可以请您吃饭。”
  “哈哈,那可说定了,我现在可就在北京开会呢。不过小悦你从小可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只要你张叔叔能帮上忙的,开口就是。”
  “张叔叔,瞧您说的,我有这么势利眼吗?今天联系您是想向您推荐一部非常独特的书稿,是韩寒创作的《一座城池》。”
  “哦?小悦推荐的,那这个韩函肯定很有才华了。这书稿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张叔叔,这部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荒诞却又无比深刻的情节。它以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触对当下社会诸多现象进行了犀利的剖析,文字功底相当扎实,读者受众非常广泛,很符合贵社一直以来追求高品质文学作品的定位。”张悦笑着介绍道。
  “听起来确实很吸引人。不过我们出版社对作品的质量把控很严格,不知道这书稿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是否真如你所说那般出色?”
  “张叔叔,待会我请您吃饭,顺便将书稿带过去给您掌掌眼。我相信,以您的专业眼光,一旦阅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韩函在创作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无论是从叙事结构还是从文字雕琢上,都堪称上乘之作。”
  “哟,我们小悦这么主动,男朋友?”
  “那可不是,是我师妹的男朋友。”张悦赶紧解释,不然传到秦淑华那,又不知道会有什么反应了。
  “哈哈。行,晚上我请吧,你还是一个学生。这书如果真像你说的这么好,我们出版社肯定会认真考虑合作事宜的。”
  “太感谢张叔叔了。我待会就过去找您。”
  获得了张丘林的首肯,第二天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就带队到了北京。
  在与出版社编辑们交流的过程中,韩函详细地介绍了《一座城池》创作风格和亮点。
  韩函激情澎湃地讲述着书中那些或荒诞、或深刻、或幽默的情节与描写,让资深编辑们也渐渐被吸引。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几位资深编辑,在仔细翻阅书稿后,眼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他当即表示出版社对这部作品十分感兴趣,愿意全力推动其出版发行工作。
  消息很快传到了正在拍《集结号》沈玲珑那里,她同样为韩函和金丽嬅感到高兴。
  在张悦的推动下,出版社以两百万元的价格买断《一座城池》的版权。
  韩函和金丽嬅在忙完出版工作后,特意等沈玲珑拍完戏回京后相聚。
  四人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碰面,金丽嬅满脸感激地说:“这次真得好好谢谢你们俩,如果不是你们帮忙,阿函这书还不知道要折腾多久才能问世。”
  张悦摆摆手,笑着说:“你们可别这么客气。以韩函这文字功底,这作品的质量,那是明摆着的。我们不过是在旁边搭了把手,把它推到该去的地方。”
  沈玲珑在一旁轻轻点头:“是啊,悦悦说得对。韩函的书就像一颗明珠,我们只是帮着把它从盒子里拿出来,让更多人能看到它的光芒。这《一座城池》写得太精彩了,里面好多情节都让人忍不住反复琢磨。”
  韩函端起咖啡杯,轻抿一口,眼神里透着一丝感慨:“你们知道吗?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在构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把我对周围一切的看法、感受都一股脑地塞了进去。我也不确定读者会不会接受。”
  张悦微微前倾身子,认真地说:“你不用担心这个。你对生活的洞察,对现实的批判,还有那独特的幽默,都是你的魅力所在。这本书肯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沈玲珑也跟着说道:“没错,就像你之前的作品一样,每次都能在读者中掀起一阵讨论热潮。我相信《一座城池》只会更火,它会让更多人认识到你的才华。”
  韩函看着她们,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不管怎样,有你们在背后支持,我心里踏实多了。以后要是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随着出版日期的临近,整个出版团队都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
  印刷厂加班加点地印刷书籍,确保首印数量能够满足市场的预期需求。
  宣传部门则通过各种渠道提前预热,在文学杂志、网络文学平台、社交媒体等发布精彩书摘、作者访谈等内容,吸引读者的关注。
  终于,《一座城池》正式出版上市。首发当日,书店里早早地就聚集了许多韩函的粉丝以及被前期宣传吸引而来的读者。
  他们在书架前急切地寻找着那本崭新的《一座城池》,拿到书后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一时间,关于《一座城池》的讨论在文学爱好者的圈子里迅速蔓延开来,书中那些犀利的文字、独特的叙事风格以及对社会现象深刻的洞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而韩函也凭借这部作品再次在文学界掀起一阵热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