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臣等有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你没有进过皇宫,一切都要听我的,万一失礼,皇爷爷会生气的,皇爷爷生气了,就要吃人,很可怕的。”
  朱瞻基努力吓唬于谦,板着面孔,张牙舞爪做出吓人的模样。可是看在于谦的眼里,就只剩下两个字:幼稚!仿佛萌萌的小猫咪努力呲着牙,装成打老虎似的。
  皇帝很了不起吗?
  有事没事,总是往师父家里跑,俺都看腻了。
  而且看起来皇帝陛下也不是很聪明的亚子……明明师父有那么多的书,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找到答案,非要去求师父。
  在于谦看来,皇帝除了靠着大吼大叫吓唬人之外,就一无可取,完全是一条纸糊的龙,至于纸龙的孙子,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所以黑小子,你还是省省吧!
  就这样,于谦在太监的簇拥之下,大大方方来到了奉天殿前。
  那些太监也很惊讶,就这么个小东西,居然大模大样,不卑不亢……要知道就算很多臣子名士,第一次接到旨意,那也是诚惶诚恐,生怕出了半点差错,和这小子比,简直判若云泥。
  这小东西是七岁,还是六岁?
  怎么连一点恐惧都没有呢?
  真是咄咄怪事啊!
  “启奏陛下,皇孙带到。”
  朱瞻基连忙跪倒,给朱棣问安。于谦也跟在后面,口称草民拜见天子、
  朱棣瞧了眼黑乎乎的孙儿,再看看白净过分的于谦,朱棣很想说服自己,好小子就应该像孙儿一样,黝黑壮实,自己的孙儿才是最好的。
  但是朱棣也不得不承认,柳淳挑的这个徒弟,真是没话说……不对!朱棣突然想起来了,于谦的爹于彦昭是自己发现的。
  算起来于谦应该是自己人,为什么要把他推给柳淳呢?应该是让柳淳替自己培养人才,俺朱棣连一个小孩子的心都笼络不过来吗?
  想到这里,朱棣挤出笑容,连忙对于谦招手,“快过来。”
  于谦无奈,只好迈着小短腿,到了朱棣面前。
  朱棣哈哈大笑,伸手把他揽过来。
  “朕知道你!你爹已经到了哈烈,刚刚送了急报回来,做得很好,你爹可是朕的班定远啊!”
  面对盛赞,于谦平静如常,“家父为陛下尽忠,是职所当为。全天下的臣民,都盼着替陛下效力呢!”
  真会说话,朱棣抓着于谦的胳膊,欣然道:“要都是如你所说,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瞻基瞧着皇祖父跟于谦十分亲密,把他都忘在了一边,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难道连皇祖父也不要自己了吗?
  黑小子很委屈。
  好在这时候朱棣也把他叫过来,两个小娃娃一左一右,站在了朱棣身旁,朱棣随口闲聊着,这时候柳淳已经跟一些人将试卷整理妥当。
  他这次出题并不复杂,不需要长篇大论,每道题最多几十个字而已,因此判卷也非常简单。
  找了十几个内学堂的太监,按照标准答案,很快就判完了。
  等到结果汇总之后,柳淳傻眼了。
  是真的傻眼了!
  他对大明官员的素质,早就不抱希望了。
  官吏之中,当然不乏天才,可普遍存在偏科,由于从小苦读,然后考科举当官,在宦海之中打转儿,使得一大群人,颇为缺乏常识,说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都是好听的。
  今天的测试,就把这帮人的底儿给撕开了。
  朱棣见柳淳迟疑,还当是官员表现太好了,他不知道怎么办了呢!
  “拿来!”
  柳淳将汇总表格给了朱棣,“请陛下御览。”
  朱棣一眼扫过去,第一题,就是询问大明的一十三个布政使司。很不错,所有官员,全都答对了。
  只不过并不值得庆幸,因为都察院有十三道御史,户部有十三清吏司,几乎都是天天要打交道的,岂能不知!
  可接下来的第二题,就出问题了。
  明明是一道送分题,居然测出了十几个笨蛋!
  朱棣额头的青筋凸起,拳头紧握,牙齿咬得咯咯响。
  他突然扭头,看向了于谦,“大明有九边重镇,你知道吗?”
  于谦没有迟疑,朗声道:“太祖皇帝收复北平之后,在北方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不久又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后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也称为太原、固原二镇,统称九边。九边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屯兵百万,防范鞑虏入寇,保护中原百姓,至关重要。”
  于谦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紧不慢,将九边的来历说的清清楚楚。
  在文臣的堆里,有人已经冒汗了。
  朱棣欣然点头,“你回答的很好,可是……在群臣之中,居然有人不知道九边,都给朕站出来!
  皇帝一声怒吼,朝臣仿佛刚裹了脚的女人,扭扭捏捏,一步一步,两条腿跟千斤之重一般,才人群之中脱颖而出。
  一个,两个,三个……足足站出来十几人,仔细看看他们的身份,这里面有三个翰林,有两个御史,还有一些国子监,詹事府的官员……他们都有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所谓清流!
  这帮人一向鄙视武夫,宁可去秦淮河谈论诗文,也不愿意多了解一些军务,九边倒是经常说,可具体是什么,就答不出来了,有人只能勉强写个四五个。
  但既然是九边,不够数怎么行!
  情急之下,就有人写了“东边、南边、北边、西边”。
  面对这么奇葩的答案,柳淳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连送分题都答错了,真的不用挖空心思害你们了,咱们完全不是一个次元上的。
  朱棣的愤怒难以言喻,可他现在还不想发作,毕竟还有更多的题目在等着呢!朱棣恶狠狠扫视了这十几个人,吓得他们浑身颤抖,狂冒冷汗,那叫一个狼狈。
  朱棣懒得废话了,“你们都站在这边,等候发落!”
  再看下一道题,问的是应天和北平的距离,还是一道地理题。
  对于大明的读书人来说,普遍缺乏地理常识,或许三山五岳,他们很清楚,但是两座城市相距多远,还真就难倒了一大片。
  答案也是千奇百怪,有人写相距月余,有人写旬日之间,还有人写山高路远,千里迢迢,好在他们知道没法一天到达。这道题错的足有三十多人,还有人连续错两道。
  “朱瞻基!”
  终于被皇爷爷点名了,黑小子激动坏了,总算有了表现的机会了。
  “你知道北平和应天相距多远吗?”
  “知道,是两千三百余里。期间要穿越黄淮长江,又有运河相通,可以选择坐船,骑马,坐车。”
  朱棣颔首,“没错,两千多里的路,并不算遥远,还没有到天涯海角。朕起兵靖难,这段路程,足足走了三年,数万将士没有走到应天,就战死沙场。”朱棣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让一群蠢货糟蹋!
  这次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朕决不轻饶。
  再看下一题!
  这道题目是询问三大殿的造价,朱棣刚刚继位不久,就下令重修,历时一年多,将三大殿修成,算起来使用了还不到一年的光景。
  所有臣子,都在三大殿上朝,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
  那三大殿重修的费用是多少呢?
  瞧瞧这些臣子的答案吧!
  出错的人,居然超过了三分之一。
  有人干脆就写靡费无数,还有人写数以百万计,更离谱的则是金堆玉砌,难以衡量……朱棣简直想把这些人抓起来,绑到奉天殿的柱子上面,让他们好好瞧瞧,朕到底花了多少!
  “于谦,你知道三大殿花了多少钱吗?”
  “三大殿工程花费了八十七万两银子,不过三大殿工程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特别是有关水泥建筑的技术规范,这部分大约价值一百万两,同时根据三大殿工程,还编写了新的各部采买办法,规定各部衙门的开支,必须公开采买,符合规范。如果有私相授受行为,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朱棣欣然含笑,他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修三大殿不但没有花费,反而小赚了一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回陛下,此事在去年的时候,不但明发各处,还刊登在许多报纸上面,故此草民看过。”
  朱棣越发欣慰,“你一个小孩子就天天读报纸吗?”
  “回陛下,草民虽然年幼,也知道长安居不易,故此不敢不知。”
  朱棣微微点头,猛地扭头,扫视群臣,匕首一般的目光,吓得这帮人浑身哆嗦,尤其是那些答错的,更是惶恐到了极点!
  朱棣冷笑,“朕知道,你们当中许多人根本不关心开支多少,只要大兴土木,你们就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什么靡费无算,要休养生息。尔等几时知道,一个三大殿工程,积累了多少经验!水泥的使用,不必从云贵大山之中,运输木材,又让多少百姓获益?还有,日后治理黄淮,都离不开水泥……尔等臣工,又几时能敞开心胸,真正明白朕的苦心!”
  “你们连一个孩子都不如!长安居大不易,在朝中为官,就可以尸位素餐吗?”
  群臣被骂得再也站不住了,全都跪了下来。
  “臣等有罪!”
  朱棣冷笑,“别忙,还有这么多题呢,朕要看看,还有多少人出错!”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