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入学第一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一日之计在于晨。
学子们早早起了床,收拾好自己,腼腆又紧张地进了属于自己的教室。
为了学子们能够更好的融入集体,每个教室里都被安排了几个杏花村族学的学子。
每个教室可以容纳六十人,刚进来的人不知道自己该坐哪里,只好随便选了一个座位坐下。
这件教室属于属于小班,负责的教书先生是周父。
周岁安已经招聘了不少教书先生,是不想让周父再忙活的。
不过周父说教书是他的爱好,他执意如此,周岁安便只能妥协了。
周父一间教室,原本热闹的教室立马安静下来。
周父身后还跟着几个小萝卜头,都是族学原来的学子,他们也是这个教室的。
每个小萝卜头都拉着一个木箱,木箱下面有着四个轮子,可以随时移动,用来搬运东西时省时又省力。
因为是小班,目前还不用学习什么深奥的知识。
所以他们目前只有四本教科书,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小学数学》。
没错,就是《小学数学》,正所谓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
数学天才要从小开始培养。
“好了,我先排一下座位,个子矮的坐在前面,个子高的坐在后面,这样容易看到黑板上的内容。”
学子们虽然不确定夫子说得黑板是不是就是前面的一大片黑色。
但还是自觉的和人换了地方,接下来周父又调整了一下学子们的座位。
看着万草丛中那几点红,周父起了私心,把几个小姑娘安排在了一起。
小姑娘们感激地看了一眼周父,虽然她们和家里人据理力争。
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未来学院,也坐好了和男子一起读书的准备,但刚开始还是有些微微不适应,还好夫子是个好人。
“好了,座位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我念到名字的,上讲台来领书本。”
“李雨。”
听到自己的名字,李雨直接站了起来,板凳和地板摩擦发出尖锐的声音,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个小身板身上。
看着李雨手足无措的样子,周父温柔地安慰道:“没事,不用在意,赶紧上来吧。”
李雨在众人的目光下,同手同脚地走上了讲台。
拉着教科书的几人,一人给了他一本教科书,到了最后一个人。
那人把一个本子、两支自动铅笔和一块橡皮交给了李雨。
李雨抱着自己的书本看向周父,眼神中带着询问。
周父注意到他的眼神,温和地说道:“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吧,一会儿我会介绍的。”
李雨朝着周父鞠了一躬,“多谢夫子。”
不到半个时辰,所有的学子都领到了自己的书本。
不论是见过书的,还是没见过书的,都爱不释手地抱着自己的书。
周父看到他们的样子,温柔一笑,“四本书是你们的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是由我来教你们,至于《小学数学》则是由擅长算学的夫子来教你们,这些教科书你们要保存好,最好不要所以损坏,损坏以后可就没有了哦。”
教室里的学子们倒抽了一口冷气,抱得更紧了。
“那个本子和自动铅笔是用来写作业的,用完了来向我申请,我会再给你们,不过除了本子和自动铅笔橡皮以外,重要的教科书你们不能带回家,只能留在教室里。”
一听教科书只能留在教室里,不能带回家。
其中的几位寒门学子落寞地低下了头,还以为可以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呢。
但是一想到本子和自动铅笔可以带回去,心情又好了起来。
孩子们齐声回应道:“是,夫子。”
上午的时间,周父再次详细介绍了一下自己,又让学子们轮流介绍了一下自己,交代了一下学院的注意事项,便到了午休时间。
小班的孩子们不懂那些书本的价值,可是大班的孩子们不一样。
小班的学子们认的字不多,而中班和大班不一样,他们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
所以他们的教科书,除了必要的几本以外,还加上了物化生三本书,试图从里面再次发现物化生天才。
即使不是天才,能看懂内容的也算,这样周岁安以后再研究东西的时候,就有更多的助手了。
大班的人则更为特殊,他们大部分都是权贵人家的孩子,更有甚者是从原来的书院退学,硬被家里人逼着来未来学院读书的。
可是在他们看到那些生活用具的时候就改变了主意。
现在看着桌子上字迹清晰的教科书,淡绿色的作业本。
按一下就能写字的自动铅笔,可以擦掉笔迹的橡皮。
每一样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新奇的。
原本还有些后悔的富家子弟突然就庆幸起来,自己听了家里人的话,来到了未来学院读书。
一打铃,各个教学楼的学子们便鱼贯而出,直奔学院食堂。
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众人只觉得脑瓜子疼。
不过还好,周岁没变成丧尸王之前,也是经历过苦逼的高中生活的。
所以学院食堂占地面积极广,就是为了可以供更多学子吃饭。
不过也有脾气急的富家学子不愿意排队,又想起长宁郡主说过学院旁边不远处有商业街。
午休时间足有一个时辰来回肯定用不了多长时间。
便商量着结伴而行,询问了学院的门卫大叔,朝着商业街的地方而去了。
商业街不仅售卖正餐,还有各种小吃,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几个富家学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头一次有了选择恐惧症。
最后还是选择了自选盒饭,虽然食堂的饭是免费的,商业街的要钱。
但是谁让他们有钱呢,有钱任性。
周岁安一直注意着这边,见没出什么特别大的动静,便将注意力放到了玉米脱粒机的制作上面。
周岁安和皇帝几人直勾勾地盯着正在干活的周楚东看。
要不是周楚东早就习惯了众人的注视,恐怕早就撂挑子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