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十年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耿青松懊悔之余,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并没有正面与逍遥村那帮人发生矛盾,否则的话,或许还有更大的厄运降临到自家头上。
  思及此,他长叹一声,对耿青石道:”逍遥村那些人,以后咱们还是别招惹了。这次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耿青石闻言,深以为然,“大哥,我明日回去就将同安县城那间铺子卖了,以后咱们就安稳待着林县,守好咱们家的买卖。”
  耿青松点点头,无奈地说:“也只能如此了。那金安还有两年任期,如果咱们不及时抽身,怕是会被他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耿青石将同安县城的铺面出售一事,并未在同安县城激起什么波澜。
  因为此时人们的注意力,全部被另一件事情所吸引,那就是衙门都头牛大力,带领手下去秋风镇逍遥村强行征收赋税,惹怒了山神,最后被山中饿虎吞食之事。
  在民间,带有鬼神色彩的事件,总是很容易引起百姓们的关注。
  因此不到两日工夫,这件事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整个同安县境内传遍了。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对逍遥村这个地方充满了敬畏之情,将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再也不敢轻易踏足。
  同时,对于那些从逍遥村出来的人,大家也多了几分敬畏。
  由于这件事情不断发酵,终于使得逍遥村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骚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沈漫也如愿以偿地过上了她所渴望的平静安宁的生活。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间,便到了明德十九年的春天。
  在这个宁静而充满希望的季节里,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温暖着逍遥村的每一寸土地。
  沈漫也在时光流转中渐渐长大,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四岁小娃娃,成长为一个玲珑秀丽的豆蔻少女。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逍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们凭借着野猪岭上那一大片柞树上的野蚕资源,和村子附近几个山头的桑树林,以及他们独特的染色技术,成功地走上了致富之路。
  如今,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牛车,这些牛车不仅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更象征着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精致漂亮的双层小楼,这些房子取代了曾经破旧不堪的木头房子,让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除了个人财富的增长外,村里的养蚕合作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十年前,村民们在村子周围的荒山上种下的桑树,早已长成了一大片茂密的桑树林,如今长得最好的那几棵,都快有成人的大腿粗了。
  它们茂密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这片桑树林不仅给村庄带来了一抹清新的绿意,更为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富足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发展,逍遥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养蚕业的中心,吸引了众多商家前来采购优质的蚕丝。
  如今,逍遥村早已取代耿家,成为了边城府最大的蚕丝供应商。
  来往逍遥村的商户除了朱家和孔家之外,还多了许多从其他地方慕名而来的客商。
  村子北边不仅新建起了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蚕房,而且还专门加盖了一座养蚕合作社的专用办公楼。
  这座专用楼里,根据沈漫的提议,设置有宽敞明亮的库房、功能完备的财务室和布局合理的会议室,以及门上写着“闲人勿进”的染房。
  这些设施的建设,使得养蚕合作社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为了出行方便,前两年村里还出钱,将村里通往镇上的那条山路修整加宽了不少,使得去往镇上越发方便快捷。
  除此之外,合作社还添置了一辆马车。有了这辆马车,村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出门商谈生意,将优质的蚕丝产品送到各地市场,进一步拓展了销售渠道。
  村里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原本位于村祠堂隔壁的简陋学堂,早已翻修成了一所崭新的学堂,如今负责授课的,都是从县里请来的最优秀的夫子,让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村里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颇大,但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两年前村里有孩子报名参加官府举办的考试,竟还破天荒考出了一个秀才。
  这事当时在整个秋风镇都引起了巨大反应,人们无不感慨果然是山神庇佑之地,人杰地灵。
  要说逍遥村这十年以来,最看不出变化的地方,或许就只有沈漫家和村口那棵大樟树了。
  沈漫母女如今住的,还是十年前盖的那套房子,家里也没有添置牛马等牲口,因为家里没有男丁,买了也无人能驾。
  好在,如今村民们富裕了,人也变得大方起来,谁家有牛车上街,直接坐上去就成,也没有人在意那几文钱的车费。
  毕竟如果当初不是沈漫提出带着大家养蚕,他们做梦都过不上如今这样不愁吃穿的日子。
  还有就是,里正为了感谢沈漫为养蚕合作社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了她们母女二人一个特权,合作社里的马车,可随便她们使用。
  六岁那年,沈漫拜了镇上于氏医馆的于大夫为师,跟着他学习医术,如今已有八个年头了。
  于大夫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她,沈漫虽然才十四岁,却已经能独当一面,救治了好几个重症病人,成为了秋风镇上颇有名气的女大夫。
  学医之后,沈漫变得更加忙碌,没有时间陪在娘亲身边。
  为了减轻她的负担及自己不在家时有人给她做伴,去年过年的时候,沈漫特地从县里买了两个下人回来。
  这两个下人,一个是五十来岁的婆子,姓方,沈漫唤她方婶子;一个是十四岁的女孩,叫做茯苓。
  另外,为了出门行医方便,沈漫不得不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兰香的姓,变成了丁漫,人称小丁大夫。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