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激动的赵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赵祯依旧在养病中,听闻皇子父子求见,就说道:“这怕是有急事,快让进来。”
  赵曙父子进来,赵祯问道:“可是外朝有事?”
  这等父子一起来的架势,弄不好就是谋反。
  赵曙说道:“爹爹,棉花出来了。”
  “棉花?什么东西?”
  赵祯早就忘了那件事,赵曙心中微叹,知道这是年纪大的缘故。
  “爹爹,就是去年沈安令邙山军去辽境收集的白叠子……”
  “哦……想起来了。怎么了?”
  赵祯来了点精神,他记起了些事。
  “那些棉花都结了果,正在纺纱织布……还有……还有什么?”
  赵曙看向儿子。
  “还有弹棉花。”
  赵仲鍼也不知道沈安嘴里的弹棉花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但能让沈安喜上眉梢的,必然是好东西。
  赵祯皱眉道:“那棉花可还好?”
  “好。”赵仲鍼喜道:“那纺线的妇人说比麻好许多。”
  赵祯有些坐不住了。
  这年头布料种类繁多,但最便宜的还是麻布。
  “叫相公们来,包拯呢?叫来,赶紧……”
  他的呼吸有些急促,赵曙亦是如此,只有赵仲鍼看着平静。
  赵祯以为他不懂这里面的重要性,就说道:“大宋绫罗绸缎都有,可百姓用的多的还是麻布。麻布多产于成都那边,广南西路也有,价钱还便宜,最合百姓用。可终究还是少了些,以至于百姓时有衣不遮体者……若是能多些便宜的布匹,那这个天下……温饱了。”
  温饱就是盛世,所以赵祯一提到这个精神就起来了。
  “是。”
  赵仲鍼很是乖巧的应了,稍后宰辅们来了,都在门外站着。
  “上次邙山军去辽境弄的棉花结果了,如今在城外纺纱织布,包卿……你才来,说说吧。”
  包拯刚从城外赶回来,此刻看着挺胸腆肚,洋洋得意的模样很是招人恨。
  他看看几个宰辅,说道:“当初臣就说沈安做事稳靠,可有些人就在边上嘀咕,说什么年轻人做事轻浮,若是被辽人抓到把柄,大宋顷刻间就危若累卵……”
  他在讥讽宰辅们,赵祯在里面满头黑线的道:“说正事。”
  你们几个老汉的恩怨朕不想管,别影响朝政就是了。
  包拯看了韩琦一眼,才缓缓说道:“那棉花耐旱,不怕晒……”
  韩琦本是想收拾包拯,可听到这话就愣住了。
  耐旱?还不怕晒?
  这是什么东西?
  大部分经济作物都怕晒,干旱更是它们的大敌。
  可棉花竟然不怕吗?
  韩琦沉声道:“不得虚言!”
  包拯冷冷的道:“这是朝堂。”
  韩琦气急而笑:“你没见到种植的过程,想来就是听了沈安的一面之词。你倒是信他。”
  欧阳修问道:“一亩收多少?”
  这个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包拯说道:“百斤不到。”
  百斤不到……
  “那么多?”
  韩琦几乎是下意识的说了出来。
  曾公亮欢喜的道:“耐旱,不怕晒,亩产那么多,若是能用,陛下,天下百姓就要欢欣鼓舞了。”
  赵祯也有些激动:“上溯千年至今,每每到了寒冬,百姓受冻哀嚎,朕思之不禁泪下。若是这棉花能大用,那就是大功,来人,朕要出宫。”
  “陛下不可!”
  边上的御医面色大变,“陛下,您的身体万万不可轻动,要休养。”
  韩琦也劝道:“陛下,臣等去看就是了,若是好,回来转告。若是不好,当场就呵斥,您何苦……”
  大佬,你就别折腾了好不好?
  赵曙也劝了劝,可赵祯却铁了心要去看:“朕到冬季都怕冷,这还是朕,锦衣玉食的朕。而百姓衣不遮体……朕想起了上次那父子三人,鞋子破了,脚指被冻的发黑……那衣服里塞满了干草……朕现在回想起来就难过,快,朕要更衣。”
  赵仲鍼再看着这位名义上的祖父,他想看出一些虚伪来,可那张脸上全是兴奋,连揭被子的动作都是那么迫不及待。
  这是真的关心百姓的君王!
  怪不得人人称颂。
  他想了想自己的以后,觉得应当能青出于蓝,于是心情大好。
  “檐子,把檐子抬来!”
  “莫要让陛下见风!”
  稍后出去,檐子换成了马车,君臣就浩荡往城外去了。
  马车上,赵祯有些迫不及待,“可封锁住消息了?若是被辽人得知,他们也会种了。”
  马车边上的陈忠珩说道:“官家,那些棉花都种在庄子上,没人知道是什么东西。”
  赵仲鍼微微点头,仁君的概念被刷新了。
  他的仁更多是给了大宋,至于辽人,那关朕屁事。
  一路到了庄子上,骑兵纵马进去,结果被乡兵们拦截了,两边开始叫骂。
  “草泥马!这里是沈家庄,谁让你们纵马的?滚出去!”
  “滚出去?你们也不看看后面的马车里是谁!”
  “是谁?就算是官家来了……官家他老人家仁慈,定然不会让人纵马踩踏百姓的田地!”
  “就是,郎君说过什么……对了,曹操的手下踩了田地,他就割了头发当做是斩首,你比曹操厉害?”
  “曹操是谁?”
  “曹操就是……三国知道吗?”
  “……”
  两帮子人从剑拔弩张飞速变成了科普状态,韩琦不禁为之绝倒。
  “别管,进去。”
  赵祯只想看到棉花,于是马车从边上驶过。
  “见过官家!”
  沈安得了消息出迎,那些乡兵傻眼了。
  “真是官家?”
  “见过官家。”
  这是赵祯第二次来到沈家庄,马上就引发了轰动。
  “娘子,官家来了,赶紧来看啊!”
  “爹,赶紧把爹爹背出来,让他看一眼官家,沾沾福气。”
  “大郎,快来给官家看一眼,说不定你就变聪明了。”
  赵祯才将被扶着下了马车,周围就被围满了。
  “见过官家。”
  众人行礼,有老人眯眼看着,然后说道:“官家可是身体不好吗?”
  这是机密,没人会回答他。
  “官家,您可要保重啊!”
  “对,您要万岁才好。”
  “咱们在家早晚祈祷,指望您能万岁呢!”
  “官家万岁!”
  从老人到孩子都在呼喊着,赵祯的眼睛红了,不停的眨巴着。
  赵曙和赵仲鍼退后,把这份荣耀留给了他。
  “这便是民心!”
  赵曙在教儿子:“你仁慈,百姓能看得到。你虚伪,百姓也能看得到。好与坏只是一念之间。所以要始终如一。”
  “是。”
  几个老人出来,颤颤巍巍的拱手,然后又说了些祝贺的话,赵祯也微笑着和他们拉起了家常,问了家中的收入和人口,甚至连婚嫁都过问。
  一番交流下来,他的面色微红,精神更好了。
  “棉花呢?”
  沈安陪着他进了作坊,里面此刻有几个妇人在忙活,两人纺纱,两人织布。
  韩琦捡起一坨棉花,捏了捏,说道:“蓬松,很轻。”
  他把棉花贴在脸上,眼中多了喜色:“还暖和。”
  赵祯伸手要了棉花过来,仔细体会了一番,就欢喜的道:“是个好东西,看看,好好看看。”
  他看了纺纱,两个妇人见他来了有些心慌,连续断了几次线。
  “莫慌莫慌,好好的。”
  赵祯又过去看了织布。
  织布机来回动作着,赵祯伸手摸了摸前方成型的布料,仔细感受了一会儿,说道:“是个好东西!”
  宰辅们都上去摸了摸,动作很是轻柔。
  “官家,这里只是一些,若是多种些,铺天盖地都是棉花,那场景……”
  欧阳修的眼神不大好,就拿了棉花在手中把玩着,只是把玩把玩的,那棉花就进了他的袖口里,然后他又去抓棉花。
  沈安看在眼里也不说,因为大头都在他那里。
  赵祯坐在那里等着,等前面的布料得了,就令人送来。
  “披上!”
  他伸手,陈忠珩把新鲜出来的棉布先披在自己的身上,仿佛是在试毒。
  赵祯笑道:“哪有什么毒,赶紧拿来。”
  他披上了棉布,然后拉紧了些。
  “暖和!”
  他一说暖和,韩琦就忍不住了,顾不得什么犯忌讳,就伸手摸了摸布料。
  很结实!
  棉布当然结实,沈安在边上笑咧开了嘴,觉得这些土包子真的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后世的棉布遍地都是,谁也没当回事,可现在这个东西却是神器,能炸晕许多人的神器。
  赵祯松开手,激动的道:“是很暖和!包卿,麻布多少一匹?”
  包拯说道:“臣记着好像是四百文。”
  赵祯想了想,“这一亩地收多少棉花?”
  “七十斤多一些。”
  “七十斤……”
  只是简单的换算后,包拯就得出了结果:“官家,值当种!”
  “好!”
  赵祯满面红光的道:“种子呢?”
  这是要准备过河拆桥?
  沈安说道:“官家,种子都收着呢,再有一个多月就要下种了。”
  “交出来!”
  赵祯的心情很好,说道:“上次你非得让邙山军去弄这个什么白叠子,我还以为是胡闹,就算是种子弄来了我也没多关注,如今看来你却是对的,我错了。”
  官家竟然认错了?
  他带头认错,韩琦也只能捏着鼻子说道:“若是遍地种了此物,沈安,天下人能温饱,你有大功。”
  沈安正色道;“这是某的本分而已,并不奢望什么大功。”
  回过头他就找个由头,和赵仲鍼一起告退。
  等他们走后,赵祯唏嘘道:“我以为自己见识多,所以总觉得年轻人靠不住,可沈安却弄了这个棉花出来,让我无话可说。诸卿可有话?”
  韩琦摇头,“臣无话可说。”
  能说什么?
  这个棉花若是广泛种植,大宋就不缺布了。
  张昇说道:“官家,以前大宋的军服都是从辽人那边买布来做,若是这个棉花能大兴于天下,辽人怕是要头痛了。”
  包拯赞许的道:“正是如此。辽人依旧在织布,却不知道大宋在蓄积棉花,等够了就停止买他们的布……那些布能卖给谁?”
  曾公亮幸灾乐祸的道:“怕是要压在自己的手里了。”
  赵祯含笑道:“那么多的布,耶律洪基可以卖给西夏人嘛!”
  赵曙最近接触了不少政事,所以此刻才敢说话:“辽人的布料贵,西夏人舍不得买。”
  包拯笑道:“那就折半吧,大宋的人口多,他们若是肯折半卖,全都买了来。”
  “那辽人岂不是要亏本?”
  君臣相对一视,一种看到别人家要倒霉,自己忍不住想狂笑的情绪在滋生。
  “哈哈哈哈!”
  ……
  第三更送上,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