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记忆剪辑,瞒天过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看电影的对蒙太奇式剪辑,基本都有概念。
意为将一系列毫不相关的镜头分割重组,创造赋予新的含义。
李昌云有些激动,语速非常快:“苏秦很聪明。他先按兵不动,为的是给嘉尚坊的邻居、保安制造错误的信息。随后反复多次的重复,麻痹大家的感官。”
“比如他会每天去超市购买打折商品。真的是每一天吗?中间没有间断过吗?还有,邻居说他天天自己烧饭、炒饭,非常香。”
“确定是天天?”
他回忆邻居们的证词,最大的不和谐处就是,“每天”。
“我们国人有一个习惯,说到量词时,表达往往不会太精准。‘过两天’找你吃饭,这句话中的‘过两天’是一段时间的意思,未必真的是‘两天’。”
“所以苏秦不一定每天去超市,每天做饭,只是他长期这么干,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每天’。你和父母、爱人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你都不清楚对方每时每刻做什么。”
“更何况是邻居呢?”
“把每一个画面拼接在一起,再加上夸张手法的运用,大大的为苏秦打了掩护。”
顺着这条线索,李昌云分析:“我们一直错误的认为范琳是周一下午在广场上不见的,并且认定苏秦利用了路人和镜头角度,迷惑梁蔚超、陆寒。”
“事实上,他真正想要偷换的概念,不是‘谁’拐走了范琳,而是‘哪一天’!”
想通这点,李昌云豁然开朗,哈哈大笑,“这小子有一手啊,成功把我们都骗住了!范琳根本不是周一失踪的,她其实更早之前就已经被苏秦拐走了!”
评论区安静了一瞬,然后彻底沸腾。
有鼓吹苏秦牛批的,也有为好人阵营着急的。
更多的网友依然抱有质疑。
比起催眠,好像李昌云的说法更飘渺啊!
“既然范琳不是周一失踪的,那是什么时间呢?李教授是不是忘了,苏秦周一早上还送她去学校,下午也接回去了。犯罪时间要怎么忽悠观众呢?”
“对啊,李教授解释一下吧,我的耳朵听懂了,但是脑子说它不会。”
一堆人犹如嗷嗷待哺的婴儿,希望李昌云解惑。
“这……”
李昌云挠挠头,“那就说一下我浅薄的看法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在评论区提出。”
他轻咳两声,继续:“我们已经知道苏秦给范琳使用了羧基丁酸类药物,镜头里他自己透露的。那么把时间往后倒,范琳最后一次出现在小区时,保安明确说了有看见她。而且保安有跟苏秦对话是吧?”
“要想成功的让范琳进入货车又不被发现,那她就不可能进小区。我大胆猜测,苏秦周末,也就是十分二号根本没带范琳回去!”
主持人忍不住追问:“可是保安的证词……”
“这就是苏秦的套路了。”
李昌云露出赞赏的眼神,“大家可以看电视台的精修版本,里面好几次拍到门卫室。嘉尚坊的门卫室一半是窗户一半是墙体。”
“其中,下方墙体的高度应该有一米五左右。范琳今年十岁,从她公开的身高信息看,只有一米四二。苏秦掌握好角度,保安根本看不到他身边有没有人。”
“只需要他假装低头说话,就能让坐在保安室内的人,误以为范琳在他手边。”
这番论调震惊到不少人。
尤其是刑侦八队。
刑警们卷宗都快翻烂了,有关案件的细节,都和李昌云的解析一致。
“秦城儿童拐卖案,受害者家庭所在的小区和嘉尚坊是一个开发商。可以说是前后脚建成的,基本构架都相同。”
小王说完,补充一句:“包括门卫室的结构。”
直播间中,李昌云的分析还在继续。
但龙文涛已经不用再听。
因为他得出的结论和对方相同。
“在真正动手以前,他一直在借机接近范琳,释放的善意刚刚好,既不显得冷漠也不会过分亲热。获得周薰一家的信任之后,借着几次帮忙看小孩儿的机会,苏秦观察对方的生活习惯,孩子的行为举止。”
“九月三十号,苏秦开始行动。他白天故意在和人闲聊时,说起要为周薰、刘也一家看小孩儿,麻痹了小区居民的神经。”
“又跟周薰聊天时点了一句接送小孩儿上下学。他根本不需要得到肯定的回答,只要有这件事,他就可以引导周薰,让她以为自己说错。”
“毕竟,苏秦成功让范琳跟着他的话讲了,不是吗?”
龙文涛哼笑,“当你坚持一件事时,忽然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你,并言之凿凿说你的错,包括你的家人。请问你会陷入自我怀疑中吗?”
“他真正拐走范琳,是十月一号,星期天。苏秦不间断的给范琳喂羧基丁酸类药物,使她长期处于昏睡中。忽然叫醒对方,范琳受到药物影响会有短暂的失忆,任由苏秦发挥。这就是周一那段视频的来源。”
“快递驿站的仓储室杂乱无序,后门就在小区内。”
龙文涛一锤定音,“苏秦就是利用了我们的死角,在星期天把范琳带进去,藏在仓储室。”
“我们有节目组的直播,等于开了上帝视角,看到了他的部分动作。如果不去管镜头,反推的结论就是这样。”
演播室,李昌云也正好说完这一段。
“熟悉生活圈,物色目标,接近对方家庭。再进行一系列的铺垫,制造人设诱导左邻右舍瞒天过海,这就是人贩子最常用的手法。”
“老土吗?可是有用。”
李昌云神色肃穆,“不要以为只有新认识的人可疑。人贩子为了达到目的,潜伏在你身边的时间甚至可以数年以上。”
“观众朋友们,千万要当心,小朋友不要和任何人走。”
“哪怕是你印象中‘不错’的人。”
节目成立的初衷,就是普法,给大众起到警示作用。
其实李昌云和龙文涛分析的都对。
但有一点他们想不到。
苏秦并不是完全靠话术起到的心理作用。
他的S级心灵震慑,才是关键。
只需稍稍一点诱导,就能对人造成心理影响,从而下意识认定苏秦的所作所为皆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