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怎么做?扶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淳于越此言一出,周边的一众儒生全都愣住了。
随之而来的则是心情激荡。
身子止不住的颤栗。
仆射这话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不愧是当世大儒啊!
此言比起圣人先贤所言亦是丝毫不差,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讲还犹有胜之!
王忠亦是瞪大了眼睛。
只觉得淳于越这句话当真是将儒生的追求完美的概括了出来。
——
淳于越见儒生们的模样,哪里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
摇了摇头:
“此四句,乃是仙府所言。”
一众儒生闻言则是面色各异,没想到仙府竟然能够将儒家追求一言以蔽之精炼而出。
不过想到仙府的仙家手段......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淳于越继续道:
“仙府能够说出这般话语,已担得上当世圣人之名。”
“当年孟夫子能够在儒家开辟出更完善的儒家学派。”
“为何如今我等便不可以了?”
“君子和而不同。”
——
儒生王忠听到淳于越的话语后,一边敬佩仙府之言。
一边却又忍不住道:
“仆射,可是仙府他并非我儒家啊......”
“昔年孟子提出孟学,亦是以儒生的身份啊。”
淳于越见这些儒生仍然抱有着“门户之见”,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
“尔等对仙府的了解,实在是太浅薄了。”
“是否为儒生,真的重要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仙府心怀天下,自不会拘泥于一家之言。”
“若是天下能够大同,只不过用的并非孔孟之道......孔孟二位先贤,是会高兴还是会失望呢?”
“更何况老夫亦没有真的否定先贤之言,尔等为何要如此武断的认为老夫一定是背弃了儒家呢?”
——
淳于越一番话语落下。
儒生之中有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开始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
若是天下大同用的并非是孔孟之道......孔孟二圣是会高兴还是难过呢?
同样的,仍然有大量儒生面露愤然之色:
“背弃孔孟之道,天下又如何能够大同?”
“仆射,你休要再言!”
淳于越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而是回到了自己原本的位置。
懂得人,一句话就能点醒......
不懂得人...或是说不愿意懂的人,任凭他怎么说也难以点醒。
——
当方才儒生以死明志的小骚乱得以平息后。
今日的儒学辩论,自然则是又继续了起来。
毕竟这个年代的大多数贵族,都是见过生死的。
所以也不会因为之前的小插曲,便中断今日的辩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只不过有了前车之鉴。
接下来上台辩论的两人的火气......倒是小了许多。
没有像前几人那般,一上来就“火力全开”了。
两个人都是和和气气的上去阐述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甚至还你来我往的聊了起来。
这俩人一个是主张儒道结合的,一个是主张儒家和阴阳家结合的。
比如什么儒家应该和阴阳家结合......要阴阳平衡,要感应天地宇宙......人的道德行为与自然界的阴阳五行要和谐相应。
又比如什么儒家应该和道家结合,道德当为天道、自然之道......人们在追求社会伦理的同时,也会注重内心的修炼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当然......也很可能是抱着这样主张的辩论者,本身就没有什么争吵的想法。
毕竟这俩人都觉得儒家应该和道家、阴阳家相结合了......
道家“摆烂”,阴阳家“玄学”。
所以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和谐。
让不少听不懂的贵族自然是索然无味。
于是纷纷拿起了各自身旁的饮品喝了起来。
“嗯?这是仙家酒楼的全新仙酿?”
“味道当真是有些奇特啊!香醇可口,也不知道是如何制成的。”
“此物名为奶茶?也不知道售价几何......”
“似乎还有别的口味?”
“让我尝尝......Σ_(???」∠)呕。”
“明明看起来差不多,这杯的味道怎么和刚才那杯差了这么多。”
由于探险方士黄粱,还在仙术府内部“学习深造”,所以李意暂时无法获得岭南一带的茶叶。
不过这茶叶在如今的秦国,实际上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只被用来当作一味药材来使用,而且产于南方蜀地。
在李意的示意下。
仙家酒楼从蜀地收购到了不少蜀地的茶叶。
只不过这收购来的茶叶......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品种。
泡出来的茶那味道,实在是让李意有些不敢恭维。
虽然不至于说是潲水,但是也没好到哪里去。
和岭南一带的茶叶完全不一样。,
也难怪没人泡它喝......只把其当成药来用。
这分明就是两个物种吧......
本着不浪费的精神,李意觉得可以把收购来的这批茶叶制成奶茶。
到时候调制出几个最受欢迎的口味,给他们创造新的“消费点”。
只要多加奶多加红糖(通过熬制甘蔗所制),想来应当可以有效的覆盖那些奇怪的味道。
故而此次便调制了各种剂量的奶茶,来用这些贵族做一下实验(划掉)市场调研。
——
当贵族们品尝着各种口味的奶茶之时。
十位通过初选的辩论者也已经一一上台阐述完了各自的观点。
淳于越这才缓缓起身,走向高台。
而贵族们也开始将注意力再度集中起来。
想看看仆射今日又会说出怎样一番言论。
他们可没有忘记今日的重头戏,应当是仆射的“仙儒学说”。
——
“今日诸位所言,皆有各自的可取之处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夫今日,亦是受益良多。”
淳于越登台,并没有阐述什么观点。
而是肯定了前面十位的观点。
这让得众人颇为意外。
毕竟这和他们想的有点不太一样......
淳于越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思,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感而发。
今日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几家的言论,确实发现了自己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若是以前的自己,听到法家之人如此诋毁儒家肯定会吹胡子瞪眼和其争辩不休。
听到儒道结合这种学说也只会嗤之以鼻。
但是今日淳于越却从中收获了许多。
从法家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明悟二者的同与不同。
从道家的理念来看待儒家。如今的儒家是否阴阳和谐,是否有违中庸之道。
这些都使得淳于越迸发出了大量的灵感。
这是他以前从来没有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淳于越很清楚......是因为自己的思想高度不一样了。
自己站在的角度,已经有些靠近仙府了。
可以做到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自然能够看到其他学说的亮点。
“君子和而不同啊。”
“难怪先贤亦有言,吾日三省吾身。”
——
淳于越感慨了几句后,便不再耽搁。
阐述起其提出的仙儒学说。
“圣人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
“今时不同于往日。”
“当今秦地数千里,百姓数以千万计。”
“此前吾常言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实则不然。”
......
“生与义,犹如阴与阳。”
“舍生取义者,可为君子也。”
“贪生畏死者,人之常情也。”
......
“昔年楚宋之战,宋地百姓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如此有悖人伦之举,因何而来?”
“纵使求活,亦不愿食其骨肉,只肯易子而食。”
“此举违背人伦,却仍存有些许人伦。”
——
“可谓民心全无道德?”
“弗能。”
“然则何以有此?”
“死生亦大矣。”
——
“若不能生。”
“又如何能知礼仪,晓道德?”
“吾言圣人之道,在于民。”
“民为先,道德为后。”
“先有民之生,而后方才能有民之道德。”
......
淳于越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旁观的贵族们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则是不以为然。
而在场的一众儒生们却是神情大各不相同。
有的拍手称赞。
有的眉头紧蹙。
有的则是咬牙切齿。
可谓是各种各样的表情皆有。
——
很显然,并非是所有人都认同淳于越的观点。
只觉得淳于越让生命先于道德,有违圣人所言。
甚至有着一名儒生直接高声质问:
“若是按照仆射所言,先有民之生,而后才有民之道德。”
“试问日后又岂会有君子?”
“想必这天下,皆是苟且偷生的小人。”
淳于越听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汝何以得此论断?”
“自然由圣人之言所得之,且依仆射之言,分明是在教唆世人摒弃道德。”那儒生慷慨激昂道。
淳于越闻此言论,却是不疾不徐地反问: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此时,又有一名儒生站出来反驳道:
“若人人皆只顾生存,岂不罔顾人伦纲常?长此以往,社会岂不大乱?”
淳于越微笑回应:
“此言差矣。”
“生之本能与道德伦理并非水火不容。二者应相辅相成,阴阳互生。”
“道德之形成,离不开天下百姓。”
“唯有保障民众基本生计,方能谈及道德之培养。”
“否则,不过是空谈罢了。”
——
那些反对淳于越的儒生自然不会因为淳于越的这些话语而认同。
仍然只觉得淳于越这是违背圣人教诲,背离儒家。
不过也有一些儒生是认同淳于越的。
他们觉得淳于越说的切中要害,找到了当今儒家没落的症结所在。
故而亦是忍不住开口:
“那仆射,您这仙儒到底该当如何实行?”
“可有切实可行之法?”
淳于越听后点了点头:
“道德教化不在于言语,而在于行动。”
“我等儒生,自当以身作则。”
“以天下百姓为先,做到藏富于民。”
“只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们,自然而然就会有道德荣辱的观念。”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儒生一时间只觉得淳于越在绕圈圈。
正准备继续发问。
淳于越却又开口道:
“扶贫、助农。”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我等自然也应当顺应天道。”
“正所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仙府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
“比如单单确定最低薪酬,便能够保证如今咸阳的百姓衣食无忧。”
“若是佃租太贵,无法生存,百姓便会去各个工厂当劳工。”
“而且也不用担心此举导致无人耕种。”
“因为若是无人种地,这粮价自然会随之上涨。”
“佃租自然会随之下降。”
“到时候工厂的最低薪酬不如种地所得,百姓们都会前去种地。”
“以此来藏富于民,不比口头教化更有用吗?”
“我等儒生肯定也要用类似的方法。”
“老夫已经和仙府成立了「仙儒扶贫基金会」。”
“专门用来扶贫助农。”
“老夫今日之后,将会公开售卖《仙儒》一书。”
“此书之中,更为详细具体的仙儒学说。”
“而且此书所赚取得钱财,全部用于扶贫助农。”
“比如让黔首百姓租借耕牛之时,只用原本一半的价钱。”
“又比如为其购买仙术府研究的「仙种」。”
......
“一言以蔽之,就是用这些财富来帮助黔首百姓。”
“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实现藏富于民。”
“百姓们衣食无忧之时,不用刻意教化,百姓们甚至也能够慢慢通晓道德。”
“因为他们可以进入仙术学堂学习,从而开启民智。”
......
淳于越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
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
大家一起,砸钱扶贫!
——
那些听明白了的贵族,不由得表情有些古怪。
而一开始还迷迷糊糊的贵族们,听到后面同样也反应过来了。
只觉得这淳于仆射是不是疯了?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想让那群儒生白白送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