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求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哥,你这是乐不思蜀了是么?”
  “上海这边的事情也不少。”
  “我这边有点焦头烂额了,想找个人聊聊也没有。”
  “不是还有老郑吗?他的路子虽然野,但也是经验,你听听对你也是有好处的。”
  “老郑?他自己都快顾不过来了。”
  “什么情况?”
  “老郑改名了,以后就叫郑智勇了。”
  “啥?特么的他什么年纪了,改名?!”
  搞定了工行,对杨瑞来说是个极大的胜利,只有这件事情尘埃落定,他才有心思将精力都投入到瑞和里去。
  但说到底,杨瑞还是个新嫩,随着工作摊子铺的越来越大,杨瑞总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哪怕有苏晓给他帮衬着。
  对苏晓,杨瑞自然是不会多说什么的。
  男人可以有软弱的时候,但他却不想在自己女人面前表露出来。
  嗯……也不能算软弱,只能算是……迷茫吧。
  所以,他就特别想跟吴建斌聊聊,想听听他的意见。
  只是老吴一去上海就是一个多月,归期遥遥。无奈,杨瑞只好退而求其次,给他打个电话。
  对于杨瑞的困惑,吴建斌没有安慰他太多,作为一个创业者,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年他还不如杨瑞呢。
  创业,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那种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有多少创业者顶不住各方面的压力倒下的?
  “把房子卖了,把工资发了。”这根本就不是一句玩笑话。
  杨瑞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选对了一个行业,稳步前行在老吴看来,杨瑞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至少,资金上他不缺,看似赚的不多,但客户群却是越来越大了,那都是隐性的财富。
  比起这些工作上的事情,吴建斌显然对郑鑫海改名郑智勇更感兴趣。
  杨瑞也没瞒着他,就把当初李星云如何告诫郑鑫海,老郑又如何碰见了一位让他一见倾心的女子,又如何想着改变命格的事情给老吴简单说了一番。
  吴建斌听罢也是感慨连连。可对郑鑫海能义无反顾地改名,吴建斌还是很佩服的。
  他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是他要改名,那牵扯的事情就更多了。
  用“麻烦”一词都没有办法去形容。
  “老郑的事情也就那样了,可吴哥,你得和我说说,我这儿正头疼着呢。”
  “你不是头疼,你只是不适应,我个人觉得你已经做的很好了,你得搞清楚你的位置,你是一个老板,而不是打工的。作为老板,你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把控大方向,管理一家公司,你不能事无巨细地都过问,一些小事情,你该放权就放权,给下面的人去做。现在你的资金没有问题,各方面关系也处理的不错,这个才是最稳定的因素。事情交代出去了,下面的人如果干不好,换个能干好的人来就是了,多简单的事情。你订下目标,只求一个结果,至于过程,你就别管了。”
  作为一家企业来说,如果产品没有问题,可以迎合市场需求,那就是有生存空间的。而能让老板真正头疼的,往往不是生产和经营。
  而是资金链以及各方面关系的处理。
  资金链就不说了,在国内做公司,一些关系的处理在某些时候反而更重要。打个比方,杨瑞的公司是挂着科技公司的名头,可他能不能不搭理公安、消防这些看似不相干的部门?
  若是不打理好,消防三天两头过来说你这里不合格,那里不达标,你公司还开不开了?
  他公司里的员工,也不都是青岛本地的,公安过来查暂住证,你配不配合?
  好在杨瑞公安这边有魏凯这尊大神坐镇,就算他不过问,也不会有人来找他麻烦。
  但杨瑞平常都是跟什么人一起玩?吴建斌,郑鑫海哪个不是在这方面的玲珑人物?在就在他们的建议下打点好了一切。
  是以,吴建斌听杨瑞说他焦头烂额,觉得完全是杨瑞在这无病呻吟。
  想想他当年的时候,摸爬滚打十多年,面临的压力比他大的多,而且,他也没什么大哥在旁边给他出谋划策给他照拂着呢。
  老吴说的这些事情,倒不能说直接点醒了杨瑞,实际上,道理杨瑞也懂。
  在EMBA培训班上,他也认真地学习过企业的管理。
  但是,理论是一回事,真正落到实处,让他亲自去管理的时候,就有点变味了。
  对于公司里的一些事情,他总是不自觉地想要过问一下。
  在心理上,他是想做出一个身为老板的表率,可实际效果就是他感觉越来越累。
  至于给老吴打这个电话,杨瑞想了想,很可能是自己单纯地想吐槽一下而已。
  “你看看我,离开公司一个月,有重要的事情,打个电话遥控指挥一下,一般的事情,公司里的人就都能处理。项目快结束了,需要我出面的事情也很少了。我这才有工夫来上海带你嫂子回来。”
  “大哥啊,那你这一去都快一个月了。”
  “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上海这边的事情也要做个了解,我准备把那边的房子和车都卖了。”
  “那可不便宜。”
  “嗯,一千多吧。”
  老吴说的一千多,可不是一千多块,而是以万为单位的。
  听到这个数字,杨瑞不由啧啧,听他说的轻描淡写,杨瑞可不认为老吴真能那么淡定,就算他自己的公司,一年能纯利一千多万么。
  念及此,杨瑞忍不住就想起一个梗。
  说是一美国人两千年拿着相当于两百万人民币的本钱去上海做生意,用一百万买了一套房,剩下一百万用来做生意。
  十年后,他的一百万赔的精光,还欠了五百多万的债务。
  心灰意冷的他准备回国,把房子卖了两千万,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有了一千多万的收益。不由感叹:早知道,他就全买房子了。
  也不怪老吴不回来,牵扯到房产出售什么的,总有个过程,他可不愿意在耗费时间青岛上海两地跑。一次处理完,也落得干净利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