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回马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因为那三个科局发生了严重性的塌方,他们一把手的工作暂时由分管的副县长临时主持。
负责招商引资的那位副县长眼泪都要流出来了,他这个分工是临时调整的,原来的副县长被市纪委带走调查了。
他原来是负责县里信访工作的,突然之间跟他说让他去招商引资,差点儿给他整不会了。
得亏他平日里处理信访工作练就了一个好嘴皮子,硬生生凭着他三寸不烂之舌谈妥了一家天中区的企业。
当然,牵线搭桥的是常务副县长魏北辰,他对于天中区的企业可太熟悉了,但是亲自出面去挖总归是不好,因此便选择了给这位副县长牵线搭桥。
这位副县长短短三天便拿下了天中区的一家企业,虽然那边的领导有些恼火,但是贺知年一句话不敢说。
自从被市委书记赶回去以后,他便重新想起当年徐天华对天中区的恐怖支配力。
贺知年想了半天,最后还是约谈了部分天中区的老板,好好的给北安县引了波流。
天中区政府的一把手都这么威胁了,为了把生意继续干下去,自然只能落地北安线。
而面对这些新企业的到来,徐天华也是把工商局局长好一顿训斥。
以前不管他们是如何对待外来企业的,但只要徐天华在北安县一天,他们就要收起那副臭官僚的脸。
要是搞臭了他们北安县的营商环境,他第一个就摘了他工商局局长的帽子。
工商局局长被训完后腿都是软的,生怕步了前三个局长的后尘。
虽然说农业局局长问题不大,但整个部门也被县委督察室安排了工作小组,专门抓迟到早退问题。
因此北安县各职能局无论大小,全都展开了一场整治吃空饷的运动。
要是自己抓的还能商量商量,要是被书记哪天心血来潮的碰上了,可真就要被碰个头破血流了。
因此,徐天华的新秘书陆长风也是忙的头晕目眩。
每天不是一堆县局一把手留电话,就是一堆下面的乡镇一二把手塞电话。
虽然他才当了徐天华三天的秘书,可是他的办公室里已经被茶叶塞满了。
现金肯定是不收的,毕竟那玩意就跟sd一样,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很容易上瘾,再加上他家里也不缺,因此从来不收。
但是全拒绝肯定也是不行的,一些乡镇的土特产还是可以留下来的。
当然了,也有人问这个小陆是怎么上位的全县第一大秘……
北安县的人只知道他是从市委办下放的干部,人家的毕业院校还是西政,妥妥的徐天华小学弟,正儿八经的黄埔……
以前更是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后来因为写材料写得好,被孔雪宫带到汉安市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
直到这次孔雪宫来嘉州市工作,才把他调到市委办工作。
前些天见过徐天华以后,孔雪宫顿时便把陆长风这个比徐天华低了两届的学弟安排到了北安县县委办担任副主任。
徐天华可太明白孔雪宫的意思了,因此立马也是让陆长风担任了他的专职秘书。
陆海涛也是识趣的把徐天华大事小情方面基本上都交给他来处理,让他的地位迅速攀升,一跃成为北安县第一大红人。
书记办公室,徐天华揉了揉眉心,然后有些疲惫的对着陆长风说道:“长风啊,外面还有几个人?”
陆长风推了推眼镜道:“书记,档案局,民政局,教育局和国土局的局长还没走。”
“让他们回去吧,我今天有些累了。”
“好的书记,我这就去通知他们。”
看了一下这些天的谈话名单,徐天华顿时觉得贾宏斌这些年不容易,能扛着这么多包袱负重前行。
等陆长风回来以后,徐天华顿时轻松的对他说道:“安排一下,接下来一周调研乡镇,让县委办主任,政法委书记以及常务副县长陪同。”
“好的书记,我马上安排。”
很快,县委书记要调研乡镇的消息不胫而走,让底下的一众乡镇党委书记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当他们向陆长风打听第一个乡镇是哪里的时候,却被对方明确告知书记要搞突然式袭击,让各个乡镇做好准备。
这可急坏了乡党委书记们,他们拼命的给乡政府上压力,让乡长们开展卫生大扫除和成果展示。
穷地方自然安排农业点展示,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镇则是安排了工业点展示。
火急火燎的忙了一整个周末,就怕书记突然袭击没准备。
乡镇长们在乡镇的地位其实挺……毕竟下面书记的权威性确实很重,导致很多时候有些人都觉得乡镇长只是书记的高配秘书(二创情节,无意冒犯)什么脏活累活都让他们干,然后功劳自己摘走。
而等到周一的时候,徐天华却是出人意料的再次去了当初被派出所威胁的那家羊汤店吃饭。
陪同的还有县委办主任,县政法委书记和常务副县长以及陆长风这个县委第一大秘。
徐天华和老板聊着家常,老板则是小心翼翼的回个话,明显是在那件事情之后有人进行了收尾工作,跟老板说了些忌讳,因此说起话来小心翼翼。
等吃完了以后,徐天华便带着他们直奔北湖镇最大的食品加工厂而去。
通过刚刚的聊天,徐天华也是知道了这家工厂的一些底细,是一家标准的国企,只不过近几年的利润率比较低,只能靠着上级政策拨款活着。
这也是这个年代国有企业的僵局,僵化的管理体制导致他们的利润率十分之低下。
但是按照那个老板所讲,这家食品厂以前的收益还是不错的,最起码当时县里有不少财源是来源于这家食品厂。
只不过后来重视这家食品厂的领导走了,厂子里换了几个领导,连续更换了好几种主营业务,这才导致收益逐年下降。
毕竟一个领导就是一种想法,今日做黄桃,明日做苹果,再加上当时国有企业那一言难尽的管理体制,等他们研究明白市场以后,人家早就把钱赚完了。
因此这才导致食品厂效益越来越差,当然这只是当地百姓的看法。
这位老板也是北湖镇的老人了,以前也是十分爱吃这家食品厂加工做的罐头。
直到后来食品厂领导层更换,不少人才被一些企业挖走,很快就被县里面的食品公司给干趴下,这才导致老人一提起食品厂就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