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新年团聚话家常,山秀两家和睦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年团聚话家常,队里劳辛细考量。
  但愿家和诸事顺,未来憧憬满心房。
  大年初二上午,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给这新年的氛围更添了几分祥和。李秀早早地起了床,心里就琢磨着要去看望娘家父母,怎么也得带上一份饱含心意的礼物呀,这份礼物不仅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还盼着能勾起一家人对往昔岁月的美好回忆呢。
  说起准备礼物,还得从年前就开始忙活了。那时候,李秀的公公婆婆就和她一起商量着带啥好。公公吧,是个实在人,他就说:“秀儿啊,咱这农村,没啥稀罕玩意儿,要不就带点咱自家做的吃食,实在又贴心。”李秀听了觉得挺有道理,婆婆也在一旁点头称是,还说:“对呀,像那玉米面窝窝就挺好,再配上点咱腌的咸菜,都是咱平日里吃惯了的,也让亲家尝尝咱的手艺。”
  于是,李秀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先做那玉米面窝窝,她精心挑选了上好的玉米面,用温水慢慢搅拌,一点点加水,边加边揉,就盼着能把面揉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太干,不然窝窝做出来硬邦邦的,也不能太湿,不然不成形呀。揉好面后,李秀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再用手搓成圆圆的窝窝形状,整整齐齐地摆在蒸笼里。接着就生火蒸上,那灶膛里的火噼里啪啦地烧着,映得李秀的脸红红的。婆婆在一旁也没闲着,时不时过来看看火候,还叮嘱着:“秀儿,火可得烧匀点儿,别把窝窝蒸夹生了。”李秀应着,心里满是温暖,这感觉就像自己亲娘在身边指导似的。
  等窝窝蒸好出锅,一个个黄澄澄、圆滚滚的,散发着浓浓的玉米香,看着就特别诱人。李秀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晾凉,然后挑了几个模样最周正的,准备放进装礼物的篮子里。
  这窝窝准备好后,李秀又开始弄那咸菜。这咸菜可是婆婆的拿手活儿,年前就腌上了。婆婆带着李秀来到院子里的大缸前,揭开缸盖,一股咸香的味道扑鼻而来。那咸菜是用园子里新鲜的蔬菜腌制的,经过这段时间的腌制,蔬菜褪去了原本的青涩,变得色泽暗沉却韵味十足。李秀和婆婆一起把咸菜从缸里捞出来,仔细地清洗了几遍,去掉多余的盐分,然后切成均匀的小段,装在一个干净的小罐子里。婆婆还笑着说:“这咸菜啊,就着那玉米面窝窝,可下饭了,亲家肯定爱吃。”
  除了玉米面窝窝和咸菜,李秀还想着再准备点其他的小玩意儿。她从柜子里翻出了一小把炒熟的南瓜子。这些南瓜子是从生产队里收获的老南瓜里掏出来的,经过精心炒制,颗颗饱满,嗑起来香气扑鼻,以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着南瓜子唠家常,可是常见的温馨场景呢。
  还有几块用粗布袋子装着的红薯干。红薯干是将红薯洗净后切成薄片,经过晾晒、蒸煮等工序制作而成。它们呈现出淡淡的红褐色,表面带着些许糖霜,吃起来口感软糯香甜,既有红薯的醇厚味道,又因为经过晾晒而带有一种独特的嚼劲,是家里孩子们喜爱的零食之一。
  还有一包红糖,和几个鸡蛋,这可是张山家平时舍不得吃的,李秀婆婆特意给李秀的父母准备的。
  李秀把准备好的玉米面窝窝、装着咸菜的小罐子,还有南瓜子、红薯干等其它礼物,仔细地装在了一个干净的竹编篮子里。这竹编篮子还是婆婆出嫁时带过来的呢,这么多年了,依旧结实耐用,透着一股浓浓的古朴气息。
  一切准备妥当后,李秀和丈夫张山及大宝、二宝还抱着几个月的妞妞,他们踏上了去李秀娘家的路。一路上,孩子们都兴奋得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大宝和二宝正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昨天在小河边玩耍的趣事,你一言我一语地描述着那些玩游戏的环节,还有看到的小蝴蝶,两张红扑扑的小脸蛋洋溢着满满的欢乐。小儿子则被李秀抱在怀里,他才几个月大,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时不时挥舞着小拳头,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仿佛也在为这出行的热闹氛围而兴奋着。
  走了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娘家所在的村子。村子里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大年初二走亲访友的人来来往往,时不时能听到鞭炮声和人们相互拜年的问候声。
  李秀娘家的小院就在村子的东头,还没走近,就能看到院子里那棵老枣树,虽然此时枝干光秃,却依旧透着一种历经岁月的苍劲之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爹、娘,我们回来啦!”李秀一进院子就大声喊道。
  话音刚落,李秀的爹娘就从屋里快步走出来,脸上满是惊喜的笑容。
  “哎呀,秀儿、张山,还有孩子们,可算把你们盼来了,快进屋,屋里暖和。”李秀娘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往屋里走。
  进了屋,屋里暖烘烘的。李秀娘忙不迭地拿出蒸红薯和米糕团招待孩子们,有她亲手做的窝窝头、炒萝卜丝、炖白菜等,这些可都是七十年代常见的饭菜,虽然简单,但也透着一股浓浓的家的味道。大宝和二宝见了,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纷纷围了过去。
  李秀和张山则陪着李秀爹唠起了家常,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生产队里的一些情况上。
  李秀爹叹了口气说:“咱这日子啊,虽然现在比以前好了不少,但生产队里的活儿也不轻松呀。就说那春种秋收吧,春种的时候,得早早起来去地里翻地、播种,累得腰酸背痛的,还得时刻注意着天气,别让种子给糟蹋了。秋收的时候呢,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收割、搬运、晾晒,一道道工序下来,人都累瘫了。”
  李秀皱着眉头说:“爹,您说得对。我们也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能在生产队里把活儿干得又好又省力呢。像播种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试着改进一下播种的工具呀,让种子撒得更均匀些,这样说不定能提高收成呢。还有秋收的时候,大家一起干活儿,要是能合理安排一下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干活儿的效率也能提高不少呢。”
  接着,李秀便把心里关于在生产队劳动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比如在农忙时节,组织妇女们成立一个互助小组,互相帮忙照顾家里的孩子,这样大家就能更安心地在地里干活儿了。又比如在干活儿的时候,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和技能,合理分配不同的任务,力气大的负责搬运重活儿,手巧的就负责一些精细的活儿,比如分拣粮食啥的。
  李秀爹听了,沉思片刻后说:“这是好事儿啊,这些想法都不错。不过改进播种工具这事儿,得先看看队里有没有能工巧匠,能不能做出合适的工具来。安排分工这事儿呢,得和队里的队长好好商量商量,得让大家都能接受才行,别到时候闹得不愉快。”
  张山在一旁也附和道:“爹,您说得对。我们也想到这些问题了,到时候肯定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此时,大宝和二宝在那边已经玩开了。他们拿着彩笔在纸上画着画,时不时还发出欢快的笑声。而小儿子呢,被李秀娘轻轻抱在怀里,逗弄着玩,小儿子看着李秀娘的脸,咧着没牙的小嘴,发出咯咯的笑声,那可爱的模样让屋里的氛围更加温馨起来。
  李秀娘看着孩子们玩得开心,笑着说:“看这几个孩子,多有精气神儿。咱可得把生产队里的活儿干好咯,让家里能多挣些工分,也好让孩子们能吃得饱饱的。”
  李秀笑着回应道:“娘,您放心吧,我们肯定会努力的。等孩子们都长大了,说不定能在生产队里帮上大忙呢。”
  大家又聊了一会儿,李秀娘便起身去准备午饭了。不多时,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就摆上了桌,有香喷喷的窝窝头、炒萝卜丝、炖白菜、蒸红薯等,这些都是七十年代常见且美味的菜肴,虽然比不上现代的丰富多样,但也让人吃得满足。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午饭。吃饭间,话题依旧围绕着生产队里的活儿和家庭的未来,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吃过午饭,大宝和二宝又玩了一会儿,李秀和张山便带着三个孩子准备回家了。临行前,李秀爹语重心长地说:“秀儿、张山,你们回去后可要好好把生产队里的活儿办妥咯,这可关系到家里的吃穿用度呢。”
  李秀和张山坚定地说:“爹,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不过,李秀心里也惦记着家里的婆婆和公公。这几天过年,婆婆一直忙着准备各种年节食物,累得腰酸背痛的。公公呢,虽然话不多,但也一直在帮忙打扫家里,布置年节氛围。李秀想着回去得好好帮婆婆分担分担家务,让她也能歇一歇。而且,婆婆一直很关心几个孩子的成长,每次见到孩子们都会问长问短,还会偷偷给孩子们塞些零花钱,让他们买喜欢的东西。公公则更注重对孩子们品德方面的教导,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李秀和张山带着孩子们回到家后,一进门就看到婆婆正在厨房里忙活,公公在院子里整理着一些过年还没来得及收拾好的杂物。
  “妈,您歇会儿吧,这只属于您的休息时间到了,这日前您太累了。”李秀赶忙走进厨房说道。
  婆婆笑着说:“没事儿,秀儿,这过年嘛,就得热热闹闹的,累点也高兴。你们去娘家玩得咋样啊?”
  李秀便和婆婆聊起了在娘家的情况,也把娘家爹妈的问候带给了婆婆。
  这边张山也走到院子里和爹聊了起来,告诉爹李秀娘家那边的情况,还说起了和李秀爹关于在生产队劳动问题的讨论。
  张山爹听了,点头说道:“嗯,生产队里的活儿确实重要,你们可得好好上心啊。”
  之后的几天,李秀主动承担了大量家务,让婆婆能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她也会陪着婆婆一起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聊聊家常,聊聊生产队里的活儿和孩子们的未来。张山则会在闲暇时和爹一起,或是修理家里的一些小物件,或是探讨一些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从爹那里汲取更多的人生经验。
  张悦也和大宝、二宝两个侄子开心的玩耍。
  一家人就这样在新年的氛围里,更加注重家庭的和谐与孩子们的成长,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小家庭的幸福努力着,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