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静若得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浔阳渡口。
  大船走后,这处码头泊位,只剩下送行的欧阳戎与王俊之。
  二人转头,对视了一眼。
  王俊之取出手帕,擦了擦手,微笑解释:
  “子昂兄与书清兄相谈甚欢,决定送他一程,前往龙城上任,顺便游历下旁边的云梦大泽。”
  欧阳戎点点头。
  王俊之收起手帕,轻轻一笑,也没多留,转身离开。
  欧阳戎默默看着他背影远去,转身,又回顾了一眼远处江面渐渐变小的船影。
  燕六郎迎了上来:“明府,现在去哪……”
  欧阳戎忽然动了,经过他身前,朝浔阳渡口的东侧径自走去。
  那儿有一座船舶司的官署,给各个停泊船只登记做手续。
  燕六郎微怔,立马闭嘴,跟上明府步伐。
  旋即,他瞧见,明府大步迈进了船舶司大门,在某个值早班、打哈欠的小吏桌前停步,
  明府伸出手掌,一脸平静说:
  “刚刚开走的那艘大船,是从哪里出发,终点又是哪里,手续文书给我取来。”
  哈欠小吏一愣,欲要板脸,却立即瞧见这个口气大的素服青年身后,有个蓝衣捕头快步出列,手里举有一枚铜牌。
  “好好,两位大人稍等。”
  小吏笑脸以迎,翻找文书。
  燕六郎没太在意小吏的态度骤变,侧目看了一眼桌前背手静立的明府,
  双眸如深潭般幽静。
  有长江中游第一渡美称的浔阳古渡被抛于后方。
  站在甲板,看着顺风破浪的船头,杜书清注视了会儿,回过头来。
  他缄默不言的越过旁边激动话痨的越子昂,矫健钻进后方船舱,
  朝船舱内正在埋头弈棋的两道身影说道:
  “炎公,这鹿鸣街的宅子怎么办。”
  杜书清摊开手里的一串钥匙,木讷问道。
  李正炎正与魏少奇对弈,目不转睛的盯着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头不抬道:
  “还能怎么办。”他微微一叹:“先去吧。”
  “是。”
  魏少奇开口说:“他在龙城做过县令,应该有认识之人。”
  杜书清侧目。
  李正炎点点头:“这个,是要注意下。”
  杜书清“嗯”了声,收起钥匙,无声离去。
  人走后,船舱内又只剩下对弈的二人。
  李正炎落下一粒黑子,惋惜叹道:
  “江州确实有王气,位置也好,真是个好地方哈。”
  魏少奇言简意赅:“与洪州互为东南门户。”
  李正炎点头:“特别是江州,顺浔阳江而下,可轻松抵达金陵与扬州,亦是二者门户。”
  船舱内安静下来,只剩下“哒哒哒”的棋子落盘声。
  李正炎忽然将手中棋子丢回罐里,站起身,摆摆手:
  “走吧,江州不能长待,道不同,无法谋之。
  “后面交给俊之了。”
  魏少奇置若罔闻,指了指棋盘说:
  “炎公,坐啊,这局棋还没下完呢。”
  “咳咳。”李正炎咳嗽了声:
  “魏先生和我和臭棋篓子有什么好下的。要是想弈棋,我出去叫书清来陪先生你下吧。”
  魏少奇叹气:“炎公这可不是好棋品。”
  “我的棋品你又不是不知道。”
  “比如?”
  “比如这样。”
  李正炎泰然自若的挥袖,将输了的棋盘拂乱,颔首:“砸盘。”
  魏少奇点点头,忽然回到不久前的话题:
  “王冷然之辈,不足为惧,可江州有欧阳良翰,确实无法长待,该走了。”
  “一直没问,魏先生怎么看欧阳良翰?”
  魏少奇手指面前黑白圆棋子凌乱一片的方块棋盘,直言不讳: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李正炎不禁回头,多看了两眼向来吝啬赞言的魏先生。
  这四句赞言大致意思是,行为方正有规矩,智谋却圆滑多变,做事上大开大合,内心却平静安宁。
  “好一个静若得意。”
  李正炎颔首认可:
  “最难得的,是年纪轻轻就有‘静气’,也不知他当初贬谪龙城遭遇了什么,未免太不‘年轻人’了。”
  “没错,这等人物在,乃卫周气运。”
  停顿了会儿,魏少奇叹气:
  “若是去年末,欧阳良翰能接旨入京进入御史台就好了,我与炎公也能早些结识此人,也不会有今日江州之棘手。”
  李正炎脸色意外:
  “魏先生很少这么夸赞人物。”
  魏少奇摇摇头:“是改乾为周以来,这些年见多了时无英雄、竖子成名,难得遇见一位不负盛名之人。”
  感慨了句:“不愧夫子青睐,任他违旨留在江州。”
  听到魏少奇嘴里敬仰语气的“夫子”二字,李正炎垂目,保持沉默。
  魏少奇似是也发现了冷场,闭嘴不言。
  安静了会儿,船舱内有人整理乱棋盘,状似随口问:
  “下面该去哪,桂州?”
  “不。”拂袖砸棋盘之人安静了会儿,点头说:“洪州。”
  “彩。”
  欧阳戎顶着一片晨曦走出了船舶市贸司。
  身后跟随的燕六郎翻了翻手里文书,嘀咕道:
  “好像没什么问题,确实是从金陵出发,途径龙城、黟县的。”
  欧阳戎不置可否。
  二人返回了江州大堂。
  “门口等一下。”
  欧阳戎进入正堂,提笔书信一封,出门递给燕六郎,吩咐道:
  “燕六郎替我寄给刁县丞……不是,刁县令。”
  燕六郎听到欧阳戎说顺口的口误,失笑。
  “是,明府。”
  转身要退下。
  “等等。”
  欧阳戎回头,喊住燕六郎问:
  “王俊之那边,让你盯着,最近他有何动静,除了去州学上课。”
  燕六郎道:“王俊之被越子昂引荐,后面接连参加了三场菊华诗社的雅集,与浔阳王府那位小公主殿下有过些接触。”
  欧阳戎微微皱眉。
  燕六郎观察他表情,问:“明府,可有何不妥?”
  “没事。”欧阳戎摇头。
  “明府可是不喜欢此人?”
  “说不上。”
  燕六郎想了想,犹豫道:
  “明府,毕竟是大郎的阿妹,也不算外人,也可以让大郎带话,伱若有什么话,什么告诫,直接和她说清,比较好。”
  想起那次误会之后,离裹儿生人勿近的态度。
  欧阳戎轻轻点头,却不再言语。
  有些话,其实他作为浔阳王府首席谋士,并不方便说。
  并且他的态度也一贯如此:
  包容后来者,不排挤任何怀才不遇、投靠浔阳王府的能人志士,前提是别往沟里带。
  若有惊世大才,欧阳戎自觉让出首席谋士之位又何妨。
  只有自卑自大之人才恋位嫉才。
  当然,有时候,这种不争的态度,才是最大的争,只是无意识罢了。
  此前对于愤青极端的越子昂,他都没有在离闲父子面前说过任何坏话。
  将他赶出王府,是离闲父子当时的避嫌决定。
  而拒见名气极大的李正炎、魏少奇,也是离闲父子担忧接触这类代罪之身的极端保离派会惹麻烦,才拒之门外的。
  欧阳戎亦是没有提前在背后说坏话。
  不过对于李正炎、魏少奇等人怀有的可能目的,欧阳戎其实是持担忧与警惕态度的。
  若是离闲父子真接见了他们,欧阳戎出于谋士职责,事后会告诫几句,不过没有发生罢了。
  然而眼下,王俊之徐徐靠近的行为,欧阳戎亦是不方便多说。
  特别是他大概率是走离裹儿的引荐路子。
  可能只是王俊之留在江州后的正常投靠行为呢,与李正炎等人无关,毕竟浔阳王府的吸引力太大。
  欧阳戎无法断定,
  只能静观其变。
  其实说起来,对于李正炎一行人,不谈立场与戴罪之身麻烦,这些天接触下来,他确实挺有好感的。
  甚至同情他们被眼下朝中保离派大部队切割、抛弃的遭遇。
  但这并不是他置小师妹、槐叶巷女眷、浔阳王府前途性命如儿戏的理由。
  欧阳戎要沿着某条规划好的路,坚定走出去。
  这是当初他成为“苏府谋士”时,与众人商议好的:
  熬过这段黎明前的黑暗,怎么打也不倒,静待神都局势变化,帮离闲一家重返京城,继承皇嗣之位,乃至后面的重夺大宝。
  至于再然后。
  就是那个夏日午后,在古越剑铺斩龙台上,欧阳戎与离大郎约定好的。
  他帮离闲一家重回京城。
  而他们也反哺欧阳戎一个施展抱负的大舞台。
  过程中,必不会令抱薪者冻毙风雪。
  而知道前世某种走向的欧阳戎清楚的明白,还有一个未来鼎盛的盛世,隐隐藏在眼下卫周朝女主当政的诸多乱象之后。
  那才是这个由乾改周的年轻大一统王朝,国力最鼎盛的时代。
  也是欧阳戎心中一个尚存的期待。
  他想走去那个盛世,瞧一瞧,触摸并改变一些什么。
  同时,经历过龙城县的欧阳戎,不想让这个盛世只成为关内两京少数人的盛世。
  就像他在龙城做的事情一样,救一救盛世下的孤鸿遍野。
  刚在龙城上任作县令时,欧阳戎经常自问:
  与前世相比,这里是地狱吗?
  是的,是地狱没错。
  但自从第二次醒来爬出那座净土地宫起,欧阳戎便彻底断去了对来世、净土的冀望,立定脚跟。
  无间地狱既然没法一蹴而变莲花净土,那就让它变的稍微好一些。
  那日爬出地宫前在那个“归去来兮”石刻旁边刻下的留字,他依旧清楚记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长缨是什么?
  一口“匠作”还远远不够。
  他还要拿到一柄全天下男儿梦寐以求的“权剑”,斩断这座王朝的诸多弊端。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欧阳戎静静等待,熬过这一段黎明前的黑暗。
  从营州之乱、到卫氏怂恿的中枢与大佛建造,到李正炎等激进保离派贬低,再到不久前的桂州惨案、桂州戍卒哗变。
  短时间内,种种事件,应接不暇。
  试问,眼下这个的卫周乱象乱吗?
  乱,当然乱。
  卫氏女帝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可憎吗。
  可憎。
  欧阳戎毫不犹豫的点头。
  那他更要去用最省时省力、最低烈度的方法结束它。
  既然青史往后这数页字里行间写着的都是“君主专制”这个最优答案。
  那么上层的你死我活、血染宫廷,没事,别影响到下层百姓大体的太平安定,就行。
  除非是到了新鲜血液彻底换不进去,不得不天街踏尽公卿骨。
  否则统治阶级内部的厮杀换血,总好过下层自下而上、改天换地时的天翻地覆,人口十不存一。
  省时省力,低烈度。
  浔阳王离闲一家就是眼下离他最近的那个答案。
  也是欧阳戎走出龙城时选择从离闲一家手里接过,并戴上“谋士檀郎”这副身份面具,承担这份责任的原因。
  只是有点没想到,在浔阳城里,会与小师妹告白定情。
  于是又多了一副“小师妹儿子的食堂承包商”的身份面具。
  只是值得庆幸的是,小师妹、槐叶巷女眷、还有浔阳王府都在浔阳城,都在欧阳戎身边。
  个人私欲与前途志向当下一致,暂不冲突。
  所以哪怕浔阳城是如履薄冰的牢笼,他心亦安定,愈发沉静。
  正堂内,欧阳戎坐下身,平静整理案牍,垂眸道:
  “王俊之暂时不用去管,六郎,若是龙城那边有回信,第一时间通知我。”
  “是,明府。”
  三日后,欧阳戎收到了刁县令的回信。
  杜书清一行人已经抵达了龙城。
  杜书清留下,并且当夜住进了空闲的梅鹿轩。
  欧阳戎默默看完来信,又书信一封,信上叮嘱了刁县令几句,寄了回去。
  做完后,他身子后仰,靠在椅上,脸色稍稍松了口气。
  李正炎一行人总算是走了,眼下看来,倒是无事发生。
  只不过,眼下却有一个坏消息。
  关于功德塔的。
  也不知道是过期了,还是没有关键之物继续触发,功德塔内的红色福报突然消失不见。
  青铜钟紫雾消失,纹丝不动。
  恢复如初,
  欧阳戎前日早晨起来发现后,不禁愁眉,
  不过一想到功德不足,短时间内也难以补齐七千,没法强求,他只好自我安慰一下,转头去忙正事,也没空惋惜。
  欧阳戎开始寻找帮助江州折冲府第三团士卒脱难的方法。
  苦思了数日。
  这一夜,他例行来到浔阳王府夜谋。
  书房人刚到齐,没等欧阳戎开口,离闲竟然忽然主动提起了秦恒和第三团将士的事。
  “檀郎可有对策?”
  欧阳戎脸色有些意外:“伯父怎么知道的?”
  韦眉笑说:“谢贤侄女说的,说你最近在愁思此事,前几日白天去花厅送糕点,咋我与七郎也看见檀郎你谈正事时,还愁眉不解的,想心思。”
  离闲接话:“当晚问了下贤侄女,原来是哗变戍卒的事。”
  离大郎语气责怪:“檀郎真是的,这事怎么不和我们商量下。”
  抱猫的离裹儿也侧目看来。
  欧阳戎闻言,不禁看了眼小师妹,又看了看关心他的离闲一家。
  他心中略暖。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