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7 法语对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 书海阁 >-~  1067 法语对白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求订阅!
  从事情发展的结果来看,十一工作室和康斯坦丁影业的合作自然是没有崩了,“香水”还是在七月底顺利开拍了。但是七月初的时候,埃文-贝尔和伯纳德-艾辛格之间的争执的确是剑拔弩张。
  其实埃文-贝尔也想过,如果使用法语对白,这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他的法语现在虽然已经很流利了,但是要传递出语言中那种情绪的细微变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埃文-贝尔一直在想,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把“香水”故事的背景放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是随机的一个举动,还是有其深意的。
  为什么是法国,而不是德国?仅仅是因为香水起源于法国吗?所以法国比德国更加适合作为故事的背景?如果只是如此简单,那么要将香水的氛围彻底烘托出来,法语也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更深刻探讨一下,那么就必须要注意到“十八世纪”这个时间背景。为此,埃文-贝尔专门花了一天的时间阅读法国历史。
  提起法国的十八世纪,那么法国大革命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通知,开始了资本主题确立和发展时期。路易十六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波旁王朝最后一个国王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处死的国王。
  路易十六,埃文-贝尔不由自主又想起了当初在香波城堡拍摄音乐录影带的时候,那段时期的动荡,放在路易十六这个无心朝政的国王身上,自然别有深意。当然,也是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历史使然。
  从“香水”原著小说的背景来看,格雷诺耶先后被两次买卖,虽然没有说他是奴隶,但显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笔下的法国,应该是进入封建社会默契的法国,腐朽的制度已经开始散发着挥之不去的恶臭。
  任何人都知道,提起历史,是没有办法把时间割裂开来看的。如果要研究法国的十八世纪,就必须从十六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阅读。十六世纪上半夜,英法百年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瓦鲁瓦王朝的法兰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争夺德法边境土地,从而揭开了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争霸斗争的序幕。这一次战争的残酷,甚至超过了英法百年战争,导致历史又一度倒退。一直到波旁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亨利四世继位后,和平才降临到法国的土壤上。
  修生养息之后,法国**王权在路易十四亲政时期达到了巅峰,而路易十四又再次与哈布斯堡家族发动了长期战争,军费开支耗费,加上对新教徒的镇压、宫廷的奢侈浪费,还有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两次歉收,人民的不满达到了一个高峰。路易十五十七,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王权日趋衰落,而持续进行的战争,让路易十六即位时,法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骇人的数字。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的不想成,他们对于各种社会制度表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封建制度在法国也进入了最后的末期。
  于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在“香水”原著小说之中,格雷诺耶整个人生经历,其实就是与法国的这段历史联系在一起的,资产阶级的崛起,反衬着贵族生活的糜烂,国王为了一瓶香水甚至愿意给格雷诺耶的香水师傅一系列特权,香水改变社会地位、甚至改变生活的例子,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就做了铺垫,也为了后面格雷诺耶通过香水证明自己的存在、利用香水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埋下了伏笔。
  从弥漫着臭味的巴黎,到人体散发的臭气,再到格雷诺耶追逐这个世界上唯一纯净的香气:少女,最后到格雷诺耶开始残杀少女,利用她们的体香制作香水……全部都是对法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种讽刺,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产生冲突的一个侧写。虽然在原著之中,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从来没有提过什么阶级斗争,但是格雷诺耶其实就是一个游离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外的异类,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整个社会进入交替历史时期的矛盾和冲突。
  所以,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选择十八世纪的法国作为小说的背景,不是无的放矢的,也不是随意挑选出来的,虽然小说真正的内涵是需要读者自己进行理解的。但是“十八世纪法国”这个背景却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是埃文-贝尔最终决定使用法语做对白的根本原因,他希望能够将原著小说那种深刻的意义融入到电影之中,也许他不会刻意表现出来,但是那种融入电影血液里的性质,却是自然而然能够散发出这种香气。法语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媒介,因为法语就是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英语。
  埃文-贝尔最终也是依靠这个办法说服伯纳德-艾辛格的。当伯纳德-艾辛格明白了这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包括挖掘电影深度的作用,他也不得不承认,使用法语对白也许会影响之后一系列的商业运作,比如说电影在美国上映票房上就更难有所作为了,但是对于作品本身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埃文-贝尔之所以被无数人成为“天才”,可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而埃文-贝尔依旧在哈佛大学进行建筑设计、心理学硕士学位的学习,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伯纳德-艾辛格还是有点挫折感的,自己看了“香水”原著小说近二十年,但是说到对原著的理解方面,还是局限于皮毛。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不愿意将小说改编权轻易叫出来,也是有道理的。
  伯纳德-艾辛格同意了埃文-贝尔使用法语对白的提案,在那之后,对于埃文-贝尔的要求也不再是一味地以制片人角度做思考,更多时候他愿意和埃文-贝尔讨论,互相交换意见,让双方得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这一次的碰撞,也是改变“香水”合作轨迹的一个碰撞,埃文-贝尔和伯纳德-艾辛格这样大牌制片人的合作也变得顺理起来。
  说服了伯纳德-艾辛格并不意味着就解决了所有事情,原本伯纳德-艾辛格已经安排了与达斯汀-霍夫曼、艾伦-里克曼的见面,但是现在因为要使用法语对白,而这两位演员都不会说法语,这就意味着,说服演员加盟的难度加大,又或者是他们必须放弃英美演员,转而走向法国去寻找合适的演员。
  埃文-贝尔知道,这一次的“祸”是他闯出来的,自然也是他来解决,不可能把事情全部都丢给伯纳德-艾辛格。不管是用法语还是用英语,上一辈子汤姆-提克威选择的两位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的优秀都是毋庸置疑的。埃文-贝尔也认为,这两位演员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达斯汀-霍夫曼成名于1967年,一部“毕业生”让他名利双收,还赢得了他人生首个奥斯卡的提名。在那之后,达斯汀-霍夫曼先后以“克莱默夫妇”和“雨人”夺得了两次奥斯卡影帝荣誉。达斯汀-霍夫曼在好莱坞享有“变色龙”的美称,因为他虽然仅仅只有五点四英尺(一米六六),但是却凭借非凡的演技,以变幻多端的装束和面孔塑造了众多生动而迥异的角色。他同时还是百老汇舞台上最优秀的演员之一,在其演艺事业巅峰时期曾两度退出好莱坞,跑到百老汇去追求力量,最后凭借经典话剧“推销员之死”拿下了托尼奖,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赢得奥斯卡、托尼奖影帝的演员。
  如果要谈埃文-贝尔对达斯汀-霍夫曼的印象,不是他和自己一样同时对百老汇情有独钟,也不是他和自己一样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达斯汀-霍夫曼孜孜不倦的执着。当年为了出演“雨人”,达斯汀-霍夫曼曾经在精神病院与那些孤僻症患者同住了数月之久,这份演员的专注,让人佩服。
  而艾伦-里克曼虽然从未得到奥斯卡的认可,但他却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男演员之一,他拿下过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还拿过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在艾伦-里克曼的履历表中,“理智与情感”、“虎胆龙威”、“怒犯天条”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还曾经和埃文-贝尔一起出现在“真爱至上”这部浪漫爱情喜剧之中,当然,真正让艾伦-里克曼闻名全球的,还要数“哈利-波特”系列中斯内普教授这个角色。
  这位英伦三岛不可多得的男演员,和埃文-贝尔、达斯汀-霍夫曼一样,也是百老汇的出色演员。艾伦-里克曼也先后两次获得了托尼奖最佳戏剧男演员的提名,分别是1987年和2002年。出身于英国正统戏剧教育皇家艺术戏剧学院的艾伦-里克曼,其表演风格内敛而细腻,还能够感觉到那种英伦贵族的翩翩优雅。
  毫无疑问,达斯汀-霍夫曼和艾伦-里克曼的确是“香水”之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使是改成了法语对白,但埃文-贝尔还是希望这两位演员能够出演。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
  ~.< 书海阁 >-~
  www.piaotia.com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