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虎翼鹰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感谢liujunliu、放心二份、风声水起1976的支持,谢谢!
乌沙堡。
乌沙堡位于怀荒的西北端,是怀荒的西北大门,边境要塞之一。这座城堡要塞用附近的乌黑沙石建成,故取名乌沙堡,扼守着胡人南下的咽喉地段,有着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他不但守卫着怀荒城,同时也还是朔州云内的北面屏障,并直指漠南漠北重要通道的南端碛口。这里曾是北魏强盛时期所设六镇下的一座镇堡,易风兴起怀荒,扩建军备,修筑要塞堡垒,怀荒军一路向西北扩张到了乌沙堡旧堡,然后重新修筑了一座更坚固的乌沙堡。
自易风重建乌沙堡以来,怀荒军以此为基地,不断扫荡周边的游牧部族,使得距离怀荒城三百里的乌沙堡又向北扩张了一百里,百里周围无强大的游牧部落,使这百里之地成为了怀荒与游牧民的缓冲地带。
因为乌沙堡地处怀荒西北要冲,胡人若东进怀荒,占据乌沙堡,则进可攻退可守,深入云朔或者怀荒,来去自如。而易风占据乌沙堡,不但能稳固怀荒,而且若要谋取漠南,甚至进攻漠北,乌沙堡也能成为前进基地■。因此,乌沙堡的重要地位得到易风的重视,怀荒在乌沙堡不断的增强实力。如今的乌沙堡已经成为了怀荒骑军的大本营,同时乌沙堡的防御也大大提升,形成了乌沙堡在中,外围还有三座卫城堡垒形成等腰三角,拱卫乌沙堡。
去年易风北上迎战铁勒回师之后。开始经营西北一线,尤其以乌沙堡为核心。这座用乌黑沙石修建的堡垒远超一般的堡垒。是一座周长八里的不小城池,开门八座。各有翁城、箭楼,并筑有角楼敌台箭塔炮台,还挖有护城濠沟,城外还挖了许多丈深的不规则大坑密布于城外四周。城高四丈,屯驻精兵。特别是外围还修建有三座卫堡,各距乌沙堡只有二十里,这三座卫堡各周长五里,如乌沙堡一样城高濠深,屯有精兵。并且。易风还让工兵在三座卫堡与乌沙堡之间挖有秘密兵道,四堡之间,每堡都有三条密道通往其它三堡。一旦遇敌,每堡都能得到其余三堡的支援,甚至当敌人势众之时,还能通过密道增援。
敌人攻乌沙镇任何一堡,则其余三堡之兵,便可守望相助,攻其后背。
这完全就是按照易风经不轻易放弃怀荒的理念而布置。乌沙堡虽然远离怀荒城三百里,但乌沙镇四堡的坚固防御,能使得其抵抗做战能力大增,尤其是这里不但屯有重兵。而且还是怀荒骑军的训练大本营,兵多将广,使得这里成为一颗牢牢钉在怀荒西北的钉子。胡人若要进攻怀荒。必须得先拿下这座要塞,要不然突厥敢深入怀荒。则此镇精兵,便可断其粮草。攻其后背,将来犯之敌歼灭在怀荒连城之下。而事实上,怀荒城之外,并非只有乌沙堡镇,易风围绕着怀荒城,在周边还打造了好几个这样的坚固防御堡垒,野狐要塞,独石堡要塞,白马要塞等等,它们即是整个怀荒防御体系的一部份,同时也可以单独组成一个防御阵。
而对于突出于草原之上的乌沙堡,易风对其防御能力相当信任的原因还有怀荒骑军。
怀荒最精锐的兵马,怀荒骑军。
自易风稳固怀荒,并取得北上与铁勒作战的胜利后,三蕃依附,易风大力扩建骑军,最终组建了怀荒骑军。
易风入京以后,钦点李靖为骑兵总教练使,助他训练骑兵,又以单雄信、秦琼、张金称、王伏宝等统领骑兵。虽然怀荒军编制庞大,但也有侧重不同。野战军是易风重点打造的战斗部队,而野战军中,一切兵甲配给,人员精选,骑军总是能得到特别照顾,不但军中所有勇武能战者会被优先选入骑军之中,甚至就连薪俸也要远高于其它部队,装备上,也是优秀供应骑军。讲武堂的受训军官、军士分配,也都是倾斜于骑军。
可以说,野战军是怀荒军的精锐,而骑军则是怀荒军精锐中的精锐。
怀荒骑军的扩张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从最初只有一团骑兵,到如今,怀荒骑兵已经组建了骑兵二军,并获得了易风亲赐军号,虎翼、鹰扬。这两支骑军甚至拥有了自己的炮兵部队、工兵部队。
从骑兵三营扩建为骑兵军,再到骑兵军一分为二,扩建为两军,骑军的扩充速度比怀荒任何一支兵马都要迅猛。
自从控制燕山,并得到了三蕃的依附后,怀荒的战马来源丰富,特别是怀荒边市的兴盛,使得大量的牲畜涌入怀荒,战马的价格也不断下降。怀荒军不用自己养马,就能从怀荒市场得到大量的战马,怀荒军可以从中挑选出最优良的军马送入怀荒军马场进行训练,然后源源不断的供给怀荒骑军们最优秀的战马。
对于怀荒骑军来说,他们从不缺战马,也不缺优良的战马。
每一个骑军,都拥有了三匹战马,一匹主战骑乘,两匹备用战马。此外,骑军还配备了大量的骆驼、挽马、骡驴组成的辎重后勤营。
虽然怀荒骑军不是重装骑兵,可他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轻骑兵。针对突厥骑兵以轻骑兵为主,几本不配备重骑兵的特点,加上突厥人长于骑射,又擅长于马上格斗冲锋,近战也很勇猛的特点,虎翼和鹰扬这两只骑军的装备,也是有针对配置。
虎翼和鹰扬两骑军,他们抛弃了传统的铁札甲和皮甲,而是装备了怀荒物产的百锻钢板胸甲,这种胸甲顾名思议,由胸前和胸后各一大块钢板甲组成,而手臂和大腿放弃了护甲,只着丝制战袍。他们戴着钢制头盔,战马则披绘虎纹皮甲。腿着防刺重靴,外加一件丝绸织金防箭重披风。这套装备最核心的部件就是胸甲。这胸甲光滑锃亮,略副弧形,明亮如镜一般,每件胸甲的胸口都刻有一只伏虎,因此这胸甲也被称为伏虎镜甲,也有人直接称为光甲,镜甲。这胸板甲坚固无比,拥有极强的防箭能力,但却远比想象的要轻的多。采用钢材打造,而不是铁料制作,使的他坚固性能大增的同时,也大大轻薄起来。而经过水力锻机千锤百锻的冷锻打造,轻薄的钢板甲却又极其坚固,远远超过那种重达五六十斤甚至是七八十斤的重装甲的防御力。衬了牛皮内衬的抛光钢板胸甲,其实只有十六斤,这个重量甚至比一套皮甲还要轻。
骑兵们装备的武器则以锋利的骑兵刀为主,再加上长矛、短剑、手弩、圆盾、标枪五种武器。长矛用来冲锋,标枪用来投掷,骑兵刀则近身格斗。这些骑兵自一开始,就被严格的教导。骑兵的威力在于集群冲锋,而不是单打独斗,甚至怀荒的骑军的作战方式与传统的骑兵方式也有极大的不同。他们并不强求迂回作战,奔走骑射。他们的训练最终目标就是把骑兵训练的如步兵一样能随时排列出整齐的队列,利用骑兵的机动性能。迂回穿插,侧翼突击,最后用整齐的骑兵阵列,发起集群阵列冲击,辗压砍杀敌人。
让骑兵训练的跟步兵一样凭阵作战,这样的要求确实极高,但效果也确实很好。一直驻扎在乌沙堡训练的骑军,多次外出实战,检测得知,就算还没有完全熟练的这种骑兵阵列冲锋的作战方式,也经验能把比他们更加熟练马上作战的突厥骑兵们砍的屁滚尿流。
而易风却还给这两支骑军配备了专门的工兵营、辎重营和炮兵营,尤其是炮兵营,装备了大量重弩、车弩、乃至床弩,还有投石车。配合工兵,他们能在战场上,迅速占据有利地形,然后设拒马、挖濠沟、陷马坑、洒铁蒺藜,筑土墙,立营栅,更好的配合骑兵作战,使得骑兵可攻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易风这样见多识广的穿越者来说,他知道,就算他有足够的马匹,可要想跟突厥人比骑战,短时间内,没有个十年二十年时间,他是难以训练出一支足以和突厥人比肩的骑兵的。因此,这也就说明,如果用传统的骑兵作战方式,也就是说用突厥人的骑战方式,那学生永远打不过师傅。易风不能用突厥人的战法,他得用自己的战法。突厥人天生骠悍,骑术娴熟,但他们缺少纪律性,缺少服从性。
培养精锐骑兵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哪怕有许多蕃人加入,也一样很难。汉时骑兵一度锐利,可那是因为汉武帝在长安建立了常备骑军,还在民间养有大量马匹,同时关中地区的那些良家子也自小就练习骑马射箭,这既保障了战马来源,也保障了可靠的骑兵来源。
可就算有优良的战马,有优秀的骑兵兵源,可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易风没那个时间,因此他也只能用其它的方式,历来除了以骑对骑,也可以用步对骑,但用步对骑,却极不简单,得有精锐的步兵,运用坚固的步兵阵,最重要的还得有强弓劲弩,再加上车阵,如此才能对抗的住骑兵。对付骑兵,长矛阵缺点太多,弓弩才是真正的杀招。可惜步对骑,却有天生的劣势,胜了无法追击,不能扩大战果,败了,却一般就要全军覆没。
易风不指望自己马上能弄出一支跟突厥人一样强悍的骑兵来,也不指望着靠着步兵就能灭了突厥骑兵。
他能做的,就是骑步加上战车结合,用车阵、步阵乃至骑阵,甚至是箭阵、弩阵、炮阵一起上,用复式战法,对抗突厥人单一的骑兵战术。
怀荒的长弓威力很大,可惜长弓手难训练,就以怀荒这种汉蕃杂处民风慓悍之地,也只能选出少量适合的长弓手,更多的长弓手,只能通过长期培养训练。弩手倒是要求不高,可弩制造成本高,和弓一样麻烦。易风侧重于骑兵,就是看中怀荒建立骑军的有利条件,同时给他们装备坚固的胸罩,锋利的骑兵刀,再配上标枪手弩,易风给这支骑军一个别样的战术。保持阵形,始终保持骑阵,用阵列来对付突厥人的彪悍,对付他们的单兵强大,用整体的优势,,在步军车军,在工兵、炮兵的配合下淹没他们。
虎翼,鹰扬,每军一万五千余人,下辖骑兵三营,辎重一营,工兵、炮兵各一团,纯作战骑兵一万,后勤支援人员五千余。
易风对于手上的这两支骑兵很满意,装备部门的报告易风已经看过,按照易风的要求,装备部门日夜赶工,如今终于给两支新赐号成立的骑军配备齐各项铠甲武器。
这两支骑兵已经经历了许多风雨,多次战场厮杀,他入京以后的这段时间,负责训练的李靖也没有负他所望,用独特的实战训练方式,不断的把骑兵派出城堡,深入草原,与游牧部族战斗,一场场的战斗,把游牧民驱除出怀荒北界百余里外,其间还打过好几场千人以上的大战,每次都赢的非常漂亮,伤亡很小。
当易风离开太原,带着抄获的杨谅丰厚家当进入河北后不久,他就收到了突厥入侵的消息。
听到这消息,易风快马加鞭,立即赶往幽州。同时,他立即调动怀荒军各部,以及幽州府各总管府兵马,全面备战,准备迎敌。
三月初三,易风见到了河东朔州恒安镇的求援信使,报告突厥大军已经攻破长城,杀入朔州,正围攻云内、恒安二城。恒安镇将李药王请求易风派兵火速救援!
当天晚上,军情处发回紧急军情,朔州总管杜彦派去增援云内的赵仲卿所率三千援军,在云内南面的清凉山遭遇突厥人伏击,所部被围。赵仲卿率部激战一日夜,全军尽没,尽皆战死,无人生还!(未完待续。。)
...